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慶祝回歸25周年/用好中央支持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范鴻齡

時間:2022-06-30 04:24:29來源:大公报

  香港回歸二十五載,一直與祖國同向同行。在抗擊新冠疫情之時,我們對兩地交流合作顯然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和理解。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未來醫療衞生方面的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香港邁向新歷史里程碑之際,讓我們立足於現在,前瞻未來,繼續為病人福祉和公營醫療服務發展,攜手努力向前。

  自新冠疫情開始至今,中央政府一直十分關注香港疫情發展,並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動員全國人力物力協助香港抗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對於香港而言,第五波疫情無疑是一場硬仗,但我們不是孤身作戰。

  內地專家和醫療隊今年二月中至五月來港馳援,運用他們在內地有效抗擊新冠疫情的經驗,結合香港疫情發展、科學數據和實際環境,向我們提出了具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並進場參與救治病人的工作。他們的指導推動香港制訂「三減三重一優先」等重要抗疫政策和目標。

  此外,中央政府在香港援建多個社區隔離設施和河套區應急醫院,提供數萬張病床接收較穩定的確診病人,提升了整體醫療服務的承載力,同時發揮了分流病人的作用,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這些設施對於醫管局應對未來不可預測的疫情轉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內地援港團隊不單補充香港抗疫醫護人手,也提升了團隊治療病人的能力,更重要是提升兩地的專業水平。兩地醫護團隊共同開創嶄新合作平台,成立傷口護理協作小組與中西醫結合平台,在新冠治療中心(亞博館)合作無間,共同醫治病人,達到很好的醫治效果。特別是在中醫藥治療協作方面,中醫藥的應用由康復治療層面拓展至治療層面,病人、醫護人員及社會對此反應正面,有助我們日後進一步推展中醫藥在公營醫療系統中的應用。透過日常照顧病人的專業工作,兩地醫護人員進一步了解對方,為更廣闊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和空間。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令身在廣東省的慢性病患者無法如常回港覆診。特區政府在2020年11月推出的支援計劃,在內地不同單位協助下,患者可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獲得受資助的診症服務,讓病人留在內地仍可繼續覆診,持續跟進健康狀況。這支援計劃是加強深港醫療服務合作的佳例,期望日後可以開展更多跨境醫療合作項目。

  香港與內地的醫療體制、運營管理模式、臨床治療、人才培訓等,各有特點及優勢。兩地合作對抗疫情的經驗足以引證,雙方優勢互補及經驗借鑒是可以產生協同效應,提升兩地醫療衞生服務的專業水平,造福病人。而綜觀當前國家發展大局,香港一如既往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國家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同時亦是受惠者。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自2003年簽訂以來,已為內地和香港醫療服務領域發展添加不少動力。而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重要國策,更將兩地交流合作提升至更高層次。香港公營醫療服務應善用國家政策和自身優勢,以大灣區為切入點,積極拓展兩地在醫療技術、人才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機會,互惠互利。

  更大程度融入灣區發展

  以中央於2020年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以港大深圳醫院為試點,准許在內地使用港澳註冊藥物及醫療儀器進行醫治。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完成相關試點工作,並計劃擴展至其他大灣區城市符合要求的醫療機構。這措施除了便利在大灣區生活和工作的港人當地就醫,亦有助促進區內醫藥產業的互利互通和融合、提升區內醫療服務水平,以及讓香港醫療產業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另一方面,香港醫療體制、管理營運、人才培訓、認證和經驗均達國際級水平。香港應繼續鼓勵醫療服務機構和專業團體到大灣區發展和進行培訓,互相學習和交流,擴大優勢。這亦有助兩地探索在指定公立醫院展開跨境轉診合作試點,推動「醫養結合」,為港澳居民在廣東養老創造便利條件。

  作為香港公共醫療服務主要提供者,醫管局擔當着舉足輕重的角色。歷年以來,我們風雨不改、致力為市民提供安心和值得信賴的醫療服務,照顧市民不同階段的醫療需要。我期望,香港的醫療機構、醫療人員和專業團體可抓緊國家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更大程度地融入大灣區發展,推動醫療衞生服務水平更上一層樓,令香港和內地的病人都受惠。

  (原題為:兩地互動互補 共同提升醫療衞生服務水平)

  醫院管理局主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