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論風生/滙豐銀行的貪婪與原罪\張敬偉

時間:2020-09-24 04:23:51來源:大公報

  9月20日,88個國家108家媒體發表聯合報道,揭露滙豐銀行、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這些全球知名金融機構,在明知交易可疑的情況下,依然為詐騙集團、恐怖分子、毒販和貪腐官員轉賬洗錢。據悉,上述銀行從1999年到2017年,共涉及轉移近2萬億美元的贓款。其中,滙豐銀行幫助一個龐氏騙局集團轉賬8000萬美元。

  更諷刺的是,滙豐銀行在為龐氏集團轉賬時發生在2013年。此前一年,滙豐銀行利用美國金融系統為伊朗和墨西哥販毒集團轉賬而被美國處以19億美元的巨額罰款。而且,這還是英國政府「說情」的結果。

  顯然,滙豐銀行是惡習不改,考慮到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也都參與了非法洗錢,凸顯這些大銀行的資本貪婪本性,也成為滙豐銀行等金融大佬的原罪。

  媒體曝光,滙豐銀行辯解,接着就是巨額罰款。但這樣的套路似乎對滙豐銀行等金融大佬,缺乏足夠的約束力。公眾看上去的巨額罰款,對他們強大的資本盈利能力而言,更像是小巫見大巫。非法洗錢的成本對滙豐等銀行還是太低了。

  正因為如此,不僅滙豐銀行屢教不改,而且參與非法洗錢的金融大佬越來越多。看來,非法洗錢對滙豐銀行等金融大佬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非法轉賬也好,違規洗錢也罷,參與龐氏騙局詐騙也好,滙豐等銀行之所以樂此不疲提供違規金融服務,就是因為這些違規操作和非法洗錢的利潤太高。在貪婪的金融資本家看來,非法洗錢根本是一盤本小利大的生意。因此,寧願被罰也要進行非法和違規的金融操作。

  何況,包括滙豐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強大到具有和美國政府進行和解的能力。花錢消災成為這些金融大佬的特權,他們當然無懼所謂的調查與處罰。用和解的方式花小錢消災,然後再去違規操作從詐騙集團那裏賺大錢找補回來。

  一方面,這些西方世界的金融機構,其實也支撐了西方社會的金融體系或金融秩序。一眾西方大銀行的東窗事發,戳破了西方金融秩序的神話──所謂的金融秩序和治理體系,不過是貪婪違規大銀行托起的空中樓閣。經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及新冠疫情的衝擊,西方社會引以為傲的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在全球顏面無存。美國只能靠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確保「美國優先」,或用國家行政力量阻斷全球科技產業鏈,而這更拉低了美國國家信用,也讓整個西方世界蒙羞。滙豐銀行和其他深陷違規醜聞的大銀行,又丟了西方金融體系的面子和裏子。

  另一方面,媒體曝光這些金融大佬的醜聞,相關國家會有所行動。不出意料,還是罰款了事。滙豐銀行還在辯解,其他犯事銀行或沉默或辯解。這些大銀行了解西方金融體系的規則,也洞悉西方政府不能拿他們怎麼樣。畢竟,從滙豐銀行到摩根大通,每個銀行的背後都牽扯着龐大的利益集團。若將這些違規操作的金融大佬拿下,其背後的利益集團肯定不答應。以美國為例,奧巴馬時代為了懲罰製造金融海嘯的華爾街大佬,設立了相應的監管機構,也強化了金融監管,但事實上效果寥寥。奧巴馬時代對華爾街金融大佬的限薪政策就難以推行下去。此外,犯事的每個銀行,包括屢教不改的滙豐銀行,背後也都有他們政府的支持。在疫情依然嚴峻的情況下,西方國家動了違規銀行的蛋糕,從金融體系到社會治理都會動盪不安。

  不過,惡習不改的滙豐銀行,除了違規洗錢,也曾經出賣華為。因此,滙豐銀行或可在美國或英國「花錢消災」,但在股票市場卻難逃股價大跌的厄運。滙豐銀行或被列入中國不可靠實體清單「黑名單」──從其惡劣行為看,也未必一定是江湖傳說。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