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青年讀書薈/融入時代奮發圖強方能不負韶華/趙 陽

時間:2020-01-24 04:23:55來源:大公報

  圖:細看趙忠祥的《歲月隨想》,就會發現現今香港年輕人最需要的就是奮發圖強的精神、毅力和勇氣

  ──讀趙忠祥《歲月隨想》

  在50多年的電視生涯裏,他創造了無數個無法超越的「第一」:新中國第一位男播音員,第一位採訪美國總統卡特的中國記者,參與和主持央視春晚超過15屆,轉播與主持國慶大典9次,以及為《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節目配音解說兩千五百多部(集),解說文字達一千八百多萬字。

  他在人世間兜了一圈,最終在生命起點的日子歸去了。趙忠祥,他那獨特的聲音,被譽為新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溫暖了幾代人、也陪伴了幾代人。他曾經說:「我是被時代造就的一個人。」回顧他人生這七十八年,也曾有許多往事難以忘記。他的第一本着作《歲月隨想》,出版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但在2020年代的當下,我再一次捧讀它,仍然被融入到字裏行間的情懷和理想、信念和追求、拚搏和進取所深深打動。

  施展才華報效祖國

  《歲月隨想》全書30萬字,共收錄了回憶性散文隨筆34篇。從這些隨筆中,除了能看到趙忠祥對播音和主持藝術的獨到見解,更能看見一個「聲音」之外、「生活」之中的趙忠祥。尤其引人入勝的是,這本書揭示了趙忠祥之所以能夠創造無數個新中國的「第一」、獲得巨大的事業成就,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他將自身的理想,堅定地融入時代的需要、祖國的需要,他認真的積累學識、提高能力,在一份熱愛、一份付出中,攀登着事業的高峰、收穫着命運的回報。關於「立志」的故事,集中在《昨夜星辰昨夜風》這篇文章裏。

  1959年,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到中央電視台視察,當了解到電視台缺少播音員的情況後,親自批示在北京的中學生裏挑選電視播音員。北京市第22中學的學生趙忠祥從千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新中國的第一位男播音員。那時,中國的電視事業才剛剛開始,工作人員很少,播音員是一份「苦差事」,除了播音,要幹很多並不相干的「雜事」,而且為了國家的需要,趙忠祥放棄了讀大學的夢想。讀到這,我不禁想問:趙忠祥並非生於盛世,時代的種種風雨對個人的事業還有着多方面的影響,他後悔嗎?他抱怨嗎?他遺憾嗎?我很快找到了答案,他這樣寫道:「我與我同時代的人經歷過共同的風雨,也感受過大體相同的歡樂,有着執著的追求,也遭受過各不相同的磨難。

  喜悅、憂愁、悔恨都曾圍繞過我。值得欣慰的是我至今仍從事着我喜愛的工作,並投入了我全部身心。中國電視事業的發展提攜了我,我隨着中國電視事業的發展長大,我是這個宏偉機體的一個零件。我有生之日總在思考如何施展才華,為我從事的工作竭盡全力,報效生我養我的祖國。」

  事實上,在祖國發展的進程裏,在每一個前行的年代、每一寸進步的光陰裏,像趙忠祥這樣施展才華、立志報國的人千千萬萬,正是他們,在堅定理想中面對各種困難越戰越勇,也正是他們,在實現理想中堅守初心、堅定不移。

  立足長遠把握當下

  報效祖國,從來不應該是一句空話。這樣的家國情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勤學苦練。《歲月隨想》講述了年輕時的趙忠祥是如何練功、堅持不懈的,這對於當下的零零後們有着重要的啟示和激勵:「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寒暑不輟,這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我們不論頭天晚上播後會開到幾點,睡得多麼晚,第二天5點以前就得起床,乘第一班車,在北海公園大門沒開之前就等在那裏。三年風雨無阻,北海公園每天的第一批遊客,下雨打着傘進去,下雪時,在白茫茫一片園地上留下第一行足跡,現在回想起來,不得不佩服當年的勁頭。」

  或許,很多人在青年時代都種下過報效祖國的理想之種,但並不是所有的種子都能夠發芽生根長成大樹。我們需要的是奮發圖強的精神、毅力和勇氣。這讓我想到了香港在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這個事情上,香港成立了很多青年創業創新組織,但是,具體到成果轉化上,似乎還有很大的空間。熱情和理想轉化為現實的碩果,需要的,正是那份「勁頭」和韌性。

  融入時代,奮發有為,方能不負韶華,不負青春。青年朋友們,讓我們堅定理想,愛國愛港,立足長遠,把握當下,秉承獅子山精神,心存真摯,知重負重、苦幹實幹,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如趙忠祥那樣,成為香港、乃至國家的時代符號。「無論遇到怎樣的大起大落,無論受到什麼樣的委屈,無論歷經怎樣的艱難痛苦、坎坷、曲折,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會,也不可能動搖我的信念。」奮鬥的青春最美麗,那一路上的風景,注定是春天的和煦明媚、桃紅柳綠,夏日的濃蔭遮天、荷香沁脾,秋日的蟬嗓高枝、丹桂襲人,冬日的庭園寂靜、風寒雪冷,讓我們都一一記在心頭、刻在生命的年輪裏。待我們人生的某一個時刻,也能寫下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人生隨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