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灣區科創建設 港青大有作為/周春玲

時間:2020-01-23 04:24:00來源:大公報

  日前,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和欣喜的消息,莫過於2019年國家GDP接近了百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6.1%,頂住了經濟下行的壓力,保持了符合國情的經濟增速。同時,廣東省也公布了經濟數據,該省GDP也跨過了十萬億人民幣。這份靚麗的資料,對於比鄰粵省的香港,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也是大灣區跨上了一個嶄新的經濟台階。

  我們看廣東省的經濟數據時,還要看到前不久發布的2019年百家「中國品牌」中,廣東上榜企業佔了近三分之一,而且基本是創科企業或先進製造業。廣東省不愧是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火車頭,香港依傍着這個火車頭,應該乘勢而上,而不是站在一旁眼看着火車呼嘯而過,錯過大灣區以創科為發展動力的新經濟、新機遇。

  這場科技革命的重要標誌是什麼呢?就是以5G作為創科產業龍頭,並形成廣泛的產業鏈。廣東在智慧網聯汽車、生物醫藥、高端醫學診療設備、現代中藥、智慧型機器人等方面開始廣泛利用這一科學技術;香港則在生物科技、人工智慧、智慧城市、金融科技四大範疇也開始探索發展。兩地只有在競爭中發展,才能形成大灣區良好的創科繁榮。但不可忽視,競爭也會產生一些負面的效應。大灣區協調機制應早期介入,在研發方面要加強溝通與合作,互相借鑒,減少重複,集中資源和科研力量,共同突破高新技術的難點。

  保護好智慧財產權,利用好智慧財產權,是創科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懂得保護才有長遠的發展。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大灣區協調機制要建立一個互認的智慧財產權登記署,讓開發者放心地使用新技術和新成果,減少不必要的爭議。同時,在保護方面要充分運用法律保護手段。但兩地使用的法律體系不同,可能會引起仲裁爭議。因此在法律引用方面,我認為無論是大陸法體系,還是普通法體系,都是人類文明的成果。要允許在大灣區適用部分香港法律,以確保大灣區的科研成果,能夠真正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至於如何利用好智慧財產權轉化為產業,我們看到不少的初創企業,他們在開始時往往資金不足,造成成果在手而無法開發,在這方面應有創新思維。鄧小平講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相關部門可以他們的智慧財產權作為抵押,銀行給予一定的貸款。當然這可能會有一定的風險,但對於支援科技類的初創企業,將是一個突破性支援,更可以吸引香港年輕人到大灣區來創業、發展。

  廣東基本是以製造業為基礎,大學及科研院所不多,知名的更是鳳毛麟角,現正在積極向外爭取人才,特別是爭取一些附合大灣區創科發展範疇的院、所,帶着他們的成果和人才落戶大灣區。香港的大專院校的學術水準在國際上享有一定聲譽,雖然在「修例風波」中,一些大學成了重災區,許多科研人才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這方面,大灣區應有胸懷和氣度,主動創造條件,吸引香港的科創人才到大灣區落戶,發揮他們緊貼國際先進水準的研發優勢,幫助他們將成果轉化為產業,特別是在用地、借貸方面,可以採取更靈活的方式,形成引鳳入巢的良好氛圍。讓香港市民真切感受到,大灣區建設是香港發展的未來,也是香港青年圓夢之地。

  全國政協委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