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澳門青少年國家認同教育的啟示/馮慶想

時間:2019-12-13 04:26:18來源:大公報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加強對香港、澳門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教育,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回歸祖國20周年以來,澳門青少年國家認同一直處於平穩上升,儘管也受到香港非法「佔中」、「修例風波」的負面影響,但其價值觀免疫及修復能力極強,基本保持穩定態勢。由是觀之,澳門特區在國家認同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值得香港反思與借鑒。

  一、澳門特區政府、學校、社團合力推動青少年國家認同教育

  愛國愛澳歷來是澳門社會的優良傳統,得到了當地政府、學校與社團的充分肯定,共同創造了有利於澳門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培育的社會環境、人文環境與制度環境。回歸20年以來,在「一國兩制」下,澳門特區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與之相適應的「行政主導、司法獨立、行政與立法既相互制約又相互配合」的政治體制得到有效實施,為國家認同教育提供強大的軟體與硬體支持。各大中小學及高等院校積極配合中央對澳政策及特區政府施政,從學校行政管理、師資力量調配、國情教育創新等方面,系統開展國家認同教育,探索「一國兩制」國民教育新模式。

  與此同時,澳門社會本身也在推動澳門青年學生的國家認同教育。社區、社團在澳門社會有效運作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匯聚社會民意的大本營。近年來,不少愛國愛澳社團充分認識到澳門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獨特地位與角色,主動組織各種參訪內地、了解國情的活動,以幫助澳門青少年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反觀香港,沿襲「小政府、大市場」的西方社會模式,限制政府權能,推崇個人自由,將社會各種決策、運作交給市場供求規律決定,這種主導的社會共識長期大行其道,加之各個社會主體強調相互獨立,「反中亂港」的境外勢力又煽風點火,如何可能在政府、學校、政黨、社團之間形成推動青少年國家認同教育的合力?

  二、澳門青少年國家認同教育的內容、形式與標準漸成體系

  澳門回歸20年以來,以憲法和基本法為核心的國家認同教育已經融入公民教育相關課程,深化了澳門學生對「一國兩制」及中央與特區的關係認識,為其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榮辱興衰之間的互動提供更堅實的情感支撐與理性基礎。更重要的是,澳門青少年國家認同教育漸成有機聯繫的整體,使得愛國教育不僅僅停留在標準化的課堂教育,還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日常生活的觀念建構之中。一方面,澳門青少年的公民教育課程將公民成就感與民族復興重任緊密對接,成為道德素養評價和良好公民衡量的價值尺度。

  另一方面,澳門青少年的公民教育課程的整體基調強調社會和諧穩定以及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同時引導澳門學生在公民知識與公民行為之間探求平衡點,避免過度「批判性思維」與「多視角觀察能力」轉化為「公民不服從」或「反體制」的街頭政治行動。可見,澳門回歸後並沒有延續澳葡政府遺留的「文化遺產」,而是逐漸形成一套以自我為主的新教育體系,澳門特區政府及學校既掌握教育資源,也獲得教育話語權。

  反觀香港,回歸後的教育系統基本「換湯不換藥」,西方公民教育的發展模式與評價標準依然佔據主流位置,儘管加入了不少國家象徵教育、國家成就教育、國家政制教育等涉及國家認同的主題內容。但用一套沒有經過「解殖」(De-colonization)的西方公民教育體系推行以認同中國為價值核心的國民教育,如何「隔山打牛」實現香港學生國家認同?況且香港部分教師把公民教育課當作攻擊內地政治制度的平台,要使學生客觀認識國情又談何容易?

  三、澳門構建了青少年國家認同教育的保障性機制與輔助性措施

  回歸20年以來,澳門特區把國家認同教育逐步納入制度化、法制化、科學化軌道,為提升澳門青少年國家認同提供了重要保障。澳門特區教育暨青年局作為推動愛國教育落地的指導者,頒布了一系列愛國愛澳的教育綱要、政策支持、行政法規和長遠規劃。各種公立、私立、教會等背景的學校反應積極,根據各自辦學特色、師資力量和資源配置,遵循官方指引與規則實行國家認同教育。得益於愛國愛澳、團結協作的價值觀融入社會整體風氣中,那些增強澳門青年學生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的制度、措施獲得了社區與社團的廣泛性支持。

  此外,澳門特區針對青少年學生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補助體系,覆蓋學費和書雜費、參加社團活動補助、參與志願服務補貼等方面。同時,澳門各大高校的學生管理部門與學生自發組織(學生會)密切配合,利用節慶,共同策劃與推廣中華國粹展覽、國防教育營、外交知識競賽等輔助性愛國主義教育,強化他們對國家歷史、民族文化與國際地位認知的細微敏感,推動淺層的知識認知轉化為穩定的情感歸屬。

  反觀香港,從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受阻、國民教育科被擱置、非法「佔中」負面衝擊到「修例風波」持續蔓延,香港青少年國家認同薄弱問題暴露無遺。缺乏專門化法規法制與專業化國民教育的基本保障,香港青少年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處於碎片化的低度整合狀態,使得其國家認同重構困難重重。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博士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