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香港亂禍不止 恐失大灣區龍頭地位/顏寶鈴

時間:2019-08-21 04:24:02來源:大公報

  8月18日這一天,深圳河兩岸兩個天地。深圳河南岸,香港發生連串暴亂逾兩個多月,經濟民生一片愁雲慘霧,始作俑者「民陣」又再發動「黑衣人」上街、堵塞道路、擾亂秩序……而在深圳河北岸,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對深圳未來投下重大利好一票。另一方面,深圳機場、港口、鐵路客流、物流兩旺,其中包括因香港機場癱瘓而到深圳中轉的旅客、貨物,絡繹於途。一條淺淺的深圳河,見證了港深雙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深深變化。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意見》給予深圳先行示範區的戰略定位: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示範、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曾幾何時,這些高地、示範、標桿、先鋒……是香港這座繁華城市引以為傲的標誌,相信很快就會變成為深圳這座年輕城市的新標籤。距2025年,只有短短六年時間,時不我待。《意見》的戰略意義就是讓經濟起飛的深圳如虎添翼,再次騰飛,在更多的核心領域全力、全面趕超香港、領先香港。

  《意見》的發布,更直接關係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龍頭地位的誰屬。在今年二月國家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確立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而在四大中心城市之中,香港排在首位。另據媒體統計《綱要》全文,其中香港被提及102次、澳門90次、廣州41次、深圳39次,充分顯示了在大灣區城市群分工協作的頂層結構中,國家對香港的重視和關愛。但是,一個區域的經濟龍頭,從來都不是由誰指定,也不是自說自話就是龍頭,而是由經濟實力和經濟規律所決定。

  首先,香港GDP不再是大灣區的龍頭老大。在這個GDP總量超過10萬億元的大灣區中,深圳、香港、廣州三個城市就貢獻了65%,可以說旗鼓相當、並駕齊驅。特別是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越香港,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深圳GDP較香港高出221億元。鑒於香港今年一季度GDP僅增0.5%,深圳今年一季度GDP增長7.6%,此消彼長,再加上香港近兩個月因人禍而引發的「經濟海嘯」影響,預計2019年的深港兩地的GDP差距只會越拉越大。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與廣州的經濟總量差距也在不斷縮小。2018年廣州GDP達2.28萬億元人民幣,若按今年增長目標6.5%計算,廣州的經濟規模將在今年趕上香港。

  其次,香港人均GDP不再是大灣區頭把交椅,早在2007年已被澳門趕超。2018年澳門人均GDP超過8.26萬美元,超過了瑞士、新加坡,僅次於盧森堡,排在全球第二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到2020年,澳門人均GDP將上升為全球首位。2018年香港人均GDP為4.87萬美元,雖然目前深圳人均GDP與香港仍有一段距離,但過去10年香港經濟增長率年均只有2.7%,如果深圳人均GDP未來年均增速保持7.5%,不出10年深圳的人均GDP也將超越香港。

  香港恐成「環深圳城市」

  再次,香港的創科競爭力,不僅距離大灣區創科龍頭寶座尚遠,甚至有可能敬陪末座。科技創新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根據香港城市大學發布的《2018年大灣區科研創新綜合分析及展望報告》指出,在大灣區城市群中,香港多項科研創新發展排名,包括科技人才、資金投入、發明專利數目上,都遠遠落後於廣州、深圳。在專利技術數目方面,香港排尾二,排第一的深圳是香港的39倍;在專利發明數目、科技企業數量等方面,香港更是倒數第一。數據顯示,香港在2017年的研發開支佔本地經濟總值的比率遠低於深圳,金額只是深圳的八分之一。自2000年起,深圳每年投入GDP的4%用於研發經費,而香港只有1.5%。長此以往,雙方的創科距離只會越拉越大。

  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龍頭,你追我趕,有競爭才有活力。環顧世界,恐怕沒有一個區域的經濟龍頭是與暴亂不止同行,與故步自封為伍。和平穩定是一個地區、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前提。近兩個多月來,香港所經歷的種種暴力事件,在在令香港這顆東方之珠蒙污。內地經濟學家巴曙松曾經在深圳留下一句話:廣州香港將淪為「環深圳城市」,雖然此語恐言之尚早,但深圳作為大灣區龍頭的有力競爭者、實力挑戰者、後發優勢擁有者,正在給一河之隔的香港敲響警鐘。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