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民主」是英國用來干涉香港事務的藉口/孫海潮

時間:2019-07-12 03:03:05來源:大公報

  英國是典型的老牌殖民國家。眾所周知,舊殖民地國家的貧窮落後與殖民國家的發達繁榮成正比。殖民國家對殖民地的統治,無一不是殘酷鎮壓、文化殖民和經濟掠奪(包括人口)三部曲。英國在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逐步強佔香港,先後通過《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等不平等條約把持香港至1997年6月30日。英國派駐香港的總督由政府提名女王任命,總督只對女王負責。1987年4月9日,第27任港督衛奕信舉行就職典禮,面對聖經宣誓:「我,戴維.克萊夫.衛奕信,宣誓效忠和敬仰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及其合法繼嗣人。願主佑我。」英國在香港有巨大的利益,香港被稱為「會下金蛋的鵝」,但在香港總督就職誓詞中既不提香港,也不提港人,只提女王及其繼承人。

  英國是典型的西方民主政體國家。英國有西方「代議制民主之母」的稱謂,但在港英管治下的香港卻毫無民主可言。1843年4月,英國先後向香港總督頒發了《英王制誥》和《王室訓令》:香港總督是英女王派駐香港的代表,是香港的首長,下設行政局、立法局。總督分別擔任立法局主席和行政局主席,兩局委員由總督委任,但最終權力在倫敦。香港法律不能違反英國政府的訓令,英王對香港制定的法律有否決權。《英王制誥》是香港政治體制最早的重要法律文件,當時被英國人稱為「香港憲法」,沒有任何民主表述。

  港英推「民主」埋亂港禍根

  香港立法局起初稱為定例局,雖是當時的立法機關,但直到1984年中英正式簽署香港回歸中國的《中英聯合聲明》以前,立法局都沒有發揮過獨立立法的作用,僅是一個給總督提供立法諮詢的機構。立法局議員沒有一個是香港百姓提名的,更沒有一個是通過民主程序當選的。

  香港回歸祖國被正式提上日程後,百多年來一直獨斷專行的英國突然提出要實行民主了。1982年,港英政府成立了18個有民選議席及具備諮詢功能的區議會,1985年將各區議會民選議員人數增加至整體的三分之二,主席也是由選舉產生,並於1991年進行部分直選。1992年,香港末任總督彭定康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悍然單方面宣布所謂的「政改方案」。「政改方案」改變了《基本法》規定的公民團體選舉的間接選舉性質,取消法團投票,變相擴大直選名額,超出了《基本法》的規定。為使香港平穩過渡,中國因之提出了「另起爐灶」的對策。

  英國在不得不歸還香港的前夕良心發現,何也?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在回憶錄中談到:鑒於1982年9月與鄧小平的會談沒有進展,現在應該發展香港的民主建制,使香港實現獨立或自治,就像我們在新加坡那樣。英國在香港的「民主」就是在臨走前的這點所為,英國的目的是要把香港從中國分離出去。「民主」這步棋為香港留下了無窮的禍患,這與英國在世界其他地區留下的歷史禍患如出一轍。香港回歸前後和回歸後20多年來,香港歷次發生動亂,都有英國和西方的參與,都是拿所謂的「民主」插手和干預香港事務。

  英國對香港絕無監督權

  香港回歸祖國22年來,中央政府始終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香港持續保持繁榮穩定,經濟總量較回歸時翻了一番,連續20多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香港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大幅提升。香港的法治水平全球排名從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躍升到2018年的第16位。香港民眾從港英時期的「二等公民」到真正實現當家作主,依法享有港英時期根本沒有的民主權利與自由。

  香港發生惡性暴力騷亂後,英國、美國和歐盟又祭出「民主」大旗,要求中方「克制」,再次暴露出西方在對待恐怖主義和暴力行徑問題上的雙重標準。英國外相侯俊偉和末代港督彭定康先後跳出來指手畫腳。侯俊偉重申英方對《中英聯合聲明》的所謂承諾,甚至「警告中國不要鎮壓抗議者」,不自量力地說中國將面臨「嚴重後果」,英國「保留各種選項」。末代港督彭定康在《金融時報》發表謬論,批評香港回歸後缺乏民主與自由,繼續欺世盜名。

  所謂的「民主自由」再加上人權,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付不合心意國家政權及其領導人的萬應靈藥。美西方以「民主自由」為幌子而策動「顏色革命」的國家和地區,無一不成為貧窮動盪民生凋敝之地。美國以大炮推動「民主自由」的對外侵略,英國都會扮演高度參與和積極追隨者角色。

  港英管治下的香港何曾有過民主?民主只是英國用來干涉香港事務的工具。侯俊偉和彭定康之流沒有任何資格侈談香港民主。英國對回歸後的香港既無主權也無治權,更無監督權。我們要求英方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

  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歐洲中心主任、前駐外大使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