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後真相」時代理性敗於謊言的悲哀/陳學鋒

時間:2019-06-20 03:12:54來源:大公報

  正當香港因為修訂《逃犯條例》引發一場政治風暴之時,英國同樣也陷於由脫歐引發的巨大政治漩渦中。有望取代文翠珊成為下任英國首相的前外交大臣約翰遜(Boris Johnson),目前正面臨着一宗控告他在三年前的脫歐公投中講大話的官司而煩惱。約翰遜當年以假資訊,使脫歐派在公投中勝出,卻令英國因此而陷入困境之中,社會和國家均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此事後來亦成為西方學界研究「後真相」時代的典型事例。

  約翰遜被控在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期間向民眾說謊。約翰遜所屬的脫歐陣營於公投期間賣巴士廣告,稱英國身為歐盟會員國,每周須支付3.5億英鎊給歐盟。而英國脫歐後,這筆支付給歐盟的巨款可以用來支付國民保健計劃。但英國統計部官員2017年9月指責約翰遜誤導及大幅濫用官方數據,指約翰遜忽略了英國從歐盟收回的退款。但英國不少民眾相信了這些故意的誤導,令脫歐公投以五成二對四成八的得票率通過脫歐。

  英國脫歐公投中出現的假資訊誤導民眾的事件,成為西方學者研究的一個課題,以「後真相」時代來概括這一時代特徵。所謂的「後真相」時代,就是反映了一個新的社會現象,當大多數人都是透過手機接收網絡和社交媒體的資訊時,人們正不自覺地創造一種自己喜愛的「真相」。社交媒體會將個人喜好的各種資訊組合起來,甚至自動追蹤同類的信息,而不辨其真假。而人們也越來越傾向於不問真假,只相信符合自己感覺的資訊,把情感和感覺放在首位,證據、事實和真相則淪為次要。

  「後真相」時代的這一特徵,很容易被政治人物或別有用心的人或組織利用,他們不斷地發放同一類有利於自己的信息,包括大量的謊言,令目標群眾相信及支持自己,而不去理會信息是否反映事實的真相。約翰遜發放假數據資料,正是利用了「後真相」時代的這些特徵,輕易地以誤導性的假數據,令脫歐派贏取得了多數人的信任和支持。

  香港社會其實具有「後真相」時代的特徵。以修訂《逃犯條例》的政治風暴為例,這原本僅僅是一宗純粹法律上的技術性事務,因為其中包含了移交逃犯至內地的內容,而迅速被極端政治化。而事情一旦政治化,許多市民不自覺地墮入了意見重於事實,立場決定是非的「後真相」時代的判斷信息模式。

  部分香港市民對內地的制度不信任,尤其對內地的司法制度不信任,在「後真相」時代,他們較容易相信內地的司法制度會損害香港自由和人權的資訊。此時,有些人在網絡社交媒體上發放了海量的信息,列舉出多種修例通過後,香港市民有可能被剝奪自由和人權的情況,雖然這些例子其實十分荒謬可笑,但許多人仍然不假思索輕易地相信了,結果引發了市民對政府的強烈不信任感,導致今日面對的這場政治風暴。

  網上有關修訂《逃犯條例》的假信息有多荒謬?筆者可舉幾個例子,比如,有一種說法是只要市民在本港上過內地網站「煲劇」,用過淘寶、微博、抖音……只要在網上的言行懷疑違反內地法律,內地便會提出移交,將有關市民押回內地審訊;甚至是市民以內地的人、事、物替自家小狗命名,都有可能被移交內地受審,因為媒體曾報道安徽一名男子為愛犬取名「城管」,結果被行政拘留10天;還有,基督徒也會被移交至內地,雲雲。

  這些網上的資訊只要稍有常識的人,稍為理性地分析一下,應該就會明白都是假信息,但是在「後真相」時代,偏偏就有人信。當意見重於事實,立場決定是非,不論網上的信息有多假,有多荒謬,都能夠捲起政治的風波。

  約翰遜的假信息讓他的脫歐派贏得了公投,卻令英國全國為之付上巨大的代價,英國自2016年公投決定脫歐之後,至今仍未從困境中走出來,而英國民眾,英國整體社會和國家均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包括政治上和經濟、民生上的代價。

  在「後真相」時代的香港,應該從英國的這一實例中吸取到哪些經驗教訓呢? 民建聯副主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