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反修例背後的中美角力/文兆基

時間:2019-05-16 03:17:57來源:大公報

  日前,立法會《逃犯(修訂)條例草案》法案委員會再次召開會議,結果一如外界所料,會議在反對派連同自封「主席」的塗謹申阻撓之下,再次腰斬收場。會後,會議主持石禮謙表示,現時情況已經顯示,會議難以再次展開,於是決定向內務委員會發信尋求指示。另一邊廂,反對派似乎也意識到,他們在議會內搗亂的行為,根本不得民心,於是建議召開所謂的「三方協商」,跟政府、建制派一同展開政治協商。

  然而,所謂「三方協商」真能夠達成共識乎?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先從國際政治的格局,了解今次修例之爭的本質屬性。其實,早已有評論文章指出,反對派對修例本來意見不大,直至美國商會表態反對之後,才開始轉向積極反對。直至近日,不論是美國駐港澳總領事唐偉康,還是「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均公開表態反對修例,可見反對派不過是馬前卒,美國才是反對修例的始作俑者。

  問題是,為何美國反對修例呢?難道真的如美國商會所言,修例將會影響美國商家在港安全嗎?絕對不是,雖然修例不只針對港人,也會影響在港活動的外資,但是他們在內地沒有業務的話,修例根本影響不了他們。是故,我們要了解美方的憂慮,必須從半年前的孟晚舟事件說起。

  上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因應美國政府的司法互助請求,逮捕在溫哥華轉機的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及後,美方聲稱華為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利用在港註冊的星通技術公司,將美國高科技產品轉售予伊朗企業,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始污衊華為,指它為中國政府服務,又積極游說各國,呼籲各國禁止華為參與西方國家的5G網絡建設。

  種種跡象顯示,不論是貿易戰、孟晚舟事件,抑或是游說各國封殺華為、四處唱衰「一帶一路」建設,都是美國意圖圍堵中國的手段,其真正的目標,是要遏制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繼續提升,確保美國的國際霸主地位。另一方面,孟晚舟事件突顯了美國為了外交上的需要,不惜濫用長臂管轄權,誣稱一名沒有美國國籍的中國公民,觸犯美國國內法,然後要求加拿大代其逮捕,以便他們引渡回美國受審。

  由此可見,美國反對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是因為他們曾經濫用引渡機制,打擊美國的潛在假想敵,所以擔心修訂通過之後,中方也會「有樣學樣」,指控美國在港商人違反內地法律,繼而要求特區政府將其移交至內地審理。另一方面,美國的情報單位,究竟有否打扮成商人掩飾身份,又有否利用香港作為跳板,打着投資之名進出內地,藉此套取內地各方面的情報?這個問題,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當然,大家只要明白,現行法例在逃犯移交上的各種限制,不會因為修例而受到影響,便會知道美國反對修例,純屬是他們作賊心虛,實際上則是杞人憂天。可是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只有扳倒修例,才能把「美國公民與靠岸海軍在香港的風險」徹底減至最低。正因如此,USCC的報告才會恫嚇特區政府或商界,聲稱《逃犯條例》的修訂,將違反美國自行制訂的「美國─香港政策法」,使他們害怕香港經濟將因此而受到影響。

  因此,今次修例之爭早已不是香港的內部矛盾,而是美國為了保障自己各路人馬的自身安全,意圖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在此情況之下,除非特區政府「跪低」,否則反對派作為外國勢力的馬前卒,所謂的「三方協商」根本沒可能達成任何結果。

  更重要的是,反對派提出「三方協商」,不過是一種拖延戰術。因為台灣殺人案疑犯最快將於十月出獄,反對派只要拖到對方出獄離港,他們便能以此為由,質疑《逃犯條例》修訂的迫切性了。 時事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