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水貨針」到底責在何方?\關 昭

時間:2019-05-11 03:17:14來源:大公報

  本港有私家診所為內地顧客注射九價子宮頸癌疫苗「水貨」,經《大公報》披露後,事件越鬧越大,多名警方及海關人員昨日進入一家名為「環亞體檢集團」的診所進行調查,並為懷疑被騙的數十名顧客進行登記。

  事實是,就HPV疫苗「水貨」事件,顯然內情複雜,而且只屬「冰山一角」,涉及到「水貨」何來的問題已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業界早已流言蜚語、不脛而走,而關鍵是業界自律與有關部門的監管問題。

  眼前,有關事件已最少涉及三方面,必須得到正視和處理。

  一是顧客包括本港市民及內地同胞的健康、安全問題。迄今為止,有關診所所提供的「水貨針」,對被注射者到底會帶來何種後果?是只屬「來路」不明而針藥有效,還是連藥效都成疑問?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和交代,不能令打了針的市民和內地客「成世人」憂心忡忡、「慘過大病」。而如果針藥本身有問題,又是否有補救措施可以減少對被注射者身體的傷害?這些都是藥廠、診所和有關部門必須清楚回應的。

  二是法律責任問題。如今,「水貨針」已是事實俱在、不容狡賴,那麼,診所負責人固然難逃其咎,而「水貨」何來,也要追到底、一直追到供貨者身上,不能只懲罰診所了事,讓水貨供應途徑繼續「暢通無阻」。

  三是本港作為區內醫藥中心的聲譽問題。本來,內地客之所以會大批湧來香港打針以至買奶粉、買補品,無非都是衝着「信得過」三個字而來,但如今「信得過」變咗「信唔過」或「半信得過」,實在是令人很懊惱的一回事。本來,發展醫藥專業,成為區內中心,是特區政府的「宏圖」之一,而且也確實大有可為,但眼前事實,一是「來者不拒」會對本港市民的需求造成干擾,二是出現「水貨」充廠貨,都需要有關當局正視,否則,「金字招牌」早晚不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