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論風生\順應大變局 搶抓大機遇\龔俊龍

時間:2019-04-11 03:17:46來源:大公報

  近期,中聯辦王志民主任先後舉行了三次「兩會」精神宣講會,分別是「3.20」向香港社會各界、「3.29」向特區政府官員、「4.2」向六大商會負責人及相關立法會議員,分享對今年全國「兩會」精神的理解和體會,幫助特區各界更好地了解、領會「兩會」的豐碩成果和重要意義。三次宣講會,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可以概括為三個「大」,即:大變局、大機遇、大灣區。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基於對世界大勢的洞察分析所作出的重大判斷,對於把握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王主任在宣講會中,從國際、國內兩個維度,着眼歷史、現實、未來,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了解讀說明。世界經濟重心從大西洋兩岸向太平洋兩岸轉移;世界政治格局向更加均衡的多極格局轉變;全球化進程遇到逆流,新興經濟體成為主要推動力量;新興國家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表現搶眼;一些發達國家治理模式面臨制度性危機,發展中大國在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中話語權不斷提升。

  「大變局」中蘊含「大機遇」。王主任着重指出,國家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這將從五大方面帶來新機遇,包括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以及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同時,隨着簡政放權、減費降稅、放寬市場准入的推進,《外商投資法》的實施,營商環境的改善,香港將從國家獲得更多的改革紅利、開放紅利,以及政策紅利、制度紅利。

  而在一系列「大機遇」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又為香港發展提供了新的戰略支撐與平台。正如王主任所說,香港參與大灣區具備「主場位置」和「主角地位」,這是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必將激發香港內生潛力與動能。

  一些國際大投行近期紛紛唱好大灣區前景。瑞銀最新的報告就預測,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規模,有望超越東京、紐約和三藩市等其他世界級灣區,成為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灣區都市群,而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角色將進一步強化。

  需要看到的是,香港發展當前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改革開放走過了40年波瀾壯闊的歷程,目前進入了第二個40年的新時代和升級版。在改革開放之初,香港與內地特別是與同處大灣區的廣東發展水平懸殊,資金單向流動,合作模式簡單,經濟聯繫薄弱。而經過40年,情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灣區內發展趨於同步,雙向多元合作密切,互聯互通空前緊密,廣州深圳在某些科技創新領域甚至已領先於香港。

  這就要求香港必須跳出過往發展模式,擺脫固有路徑依賴。香港既有新機遇,又有新挑戰;既要有信心,又要有危機感。香港必須戒驕戒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發揮在金融、信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大灣區內的融合開掘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創新業態和模式,提質增效,借助大灣區戰略,搶抓大機遇,適應大變局。進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香港篇章」,向國家和世界交出一份讓人信服的「香港答卷」。

  全國政協委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