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英國是「乞求者」多於「施捨者」/秦正韜

時間:2019-03-15 03:18:10來源:大公報

  英國國會人權聯合委員會,於當地時間周二(12日)發表關於英國國際協議中的人權報告,聲稱,建議在未來與香港特區簽訂的貿易和投資協議中,引入與人權相關的條款。當中提到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認為,雖然「一國兩制」在大部分範疇中也運作良好,但《中英聯合聲明》所保障的高度自治、權利等持續受壓,雲雲。

  香港的反對派對此歡呼雀躍,以為迎來了「美英聯手抗中」的「歷史性時刻」。《蘋果日報》更是頭版報道,引述反對派政客稱「反映英國正在採取行動」、「中國將面臨巨大壓力」。顯而易見,這是極其可笑的反應,也是一種極其幼稚的政治表現。

  英國亂象叢生自身難保

  就在一天之前,英首相文翠珊還接連遭遇重大政治挫敗,在國會脫歐投票中一敗再敗,內閣四分五裂,保守黨倒戈的倒戈、退黨的退黨。在文翠珊領導之下,整個英國陷入近半世紀以來最大的政治亂局。一個面臨脫歐不成的島國、一個經濟不斷下滑的小國、一個被歐盟拋棄的國家,自身尚且陷入政治泥淖中難以自拔、能否順利渡過脫歐政治災難還是一個疑問,還有能力拿所謂的「人權」藉口來「要挾」與中國香港特區的自貿談判?

  就在一個月前,英國防大臣韋廉信接受訪問時大放厥詞稱,將航母部署到太平洋爭議海域,其第一次執行作戰任務地點將選在中國與別國有航行權爭議的海域,以「維護國際秩序」。結果立即遭到中國的反擊,傳媒報道,英國財政大臣夏文達訪華談貿易的行程被取消。這一事例充分說明,英國手上根本沒有任何「牌」可以打,也沒有任何足以和中國「叫板」的籌碼,以「人權」為藉口,足以成為世人笑柄。

  英國當然有權去拿「人權」說事,要過過「嘴癮」這是他們的自由。但政治現實就是,不論政治時機、政治實力還是政治大勢,英國都早非「日不落帝國」,在經濟動盪與國際地位嚴重下滑的今天,英國沒有這種能力與實力「以人權威脅」中國。

  一年前,英財政大臣有句話說得好:「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接受現實,並把退出歐盟後短期對英國經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同時從長遠上實現獲益最大化。」什麼是英國的現實?現實就是英國已是二流國家,沒有實力與中國對等看待。

  而倫敦國王學院劉氏中國研究院院長克里.布朗(Kerry Brown)去年初在《外交家》的一篇文章說得更直接,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已經把英國看作「懇求者」,雙方「不平等」。

  英國試圖在脫歐後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全球貿易國家,但是,脫歐的不確定性已經令世界各國不安,文翠珊推遲批准中國投資核電站還曾導致兩國關係降溫。與此同時,法國和德國卻在大力推進對華關係。德國位置更加有利。2016年,中國已經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法國不甘示弱,馬克龍總統搶先英國一步,新年一過就去了北京,而且給中國領導人送了駿馬,寓意「馬到成功」。

  如果英國因所謂的「人權問題」不願做生意,那麼沒關係,大把國家等着。一周之前,意大利總理孔特還明確表示,將與中國簽訂「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支持並加入該倡議。這是首個西方國家的決定,協助中國突破了美國的圍堵。中國完全可以加大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填補英國的空缺。

  英國拿「人權」對香港特區落實「一國兩制」來說事,這將注定是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任務。中央政府是絕不會容忍這種公然干預內政的行為,也必然會採取反制措施,英國有這種實力與底氣嗎?

  反對派活在自我幻想當中

  更何況,「自貿談判」是一種互利雙贏的政治協商行為,而不是「施捨」。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接受訪問時表示,一般而言,國際間是可以在貿易及投資協議中引入相關條款,但就需要雙方同意並尋求共識。他認為即使引入人權條款,香港也不會害怕,因為他認為香港在保障人權絕對符合國際水準。

  對於報告中指香港政府打壓集會結社自由及阻止民選議員就職,是影響港人的基本人權,湯家驊就回應指這些都與「港獨」有關。他期望英國亦能理解彼此在政治上的情況及少一點偏見,並強調「港獨」、影響「一國兩制」基礎是香港絕對不允許的。

  回到一個根本問題,英國在香港有多大的利益、英國能承受與香港特區決裂的後果?1984年3月,正值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進入關鍵時期,怡和宣布把公司的註冊地從香港遷移到英屬自治區百慕達,事實證明,這種做法不僅讓英國人失去僅有尊敬,更直接失去在香港及內地的發展機會。而香港即使沒有了英資洋行,也不會有大的損失。

  英國如果還以為自己是「施捨者」,那就實在是不自量力了。香港的反對派如果以為英國有能力、有實力、有魄力替他們「出頭」,那更是一件令人可笑的事。反對派政客可以繼續自我幻想,但政治現實,總是無情的。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