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兩會」是海外認識中國的重要平台/葉建明

時間:2019-03-14 03:17:59來源:大公報

  2019年對中國意義非凡。今年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同時,中美貿易摩擦前景如何,中國經濟走勢如何,都關係世界經濟走向。今年「兩會」,中國會向世界提供一個什麼樣的藍本,世界會從「兩會」中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中國呢?

  對外信息愈趨公開透明

  在現代國際交往中,國家形象、話語權非常重要,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逐漸被外界認識,但誤解依然很多。特別是當中國正步入經濟大國時,美國不習慣,世界很多國家不習慣,「以己度人」,妖魔化中國的情況比比皆是。自中共十八大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直強調,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由於經濟體量等因素,今天中國貿易打個噴嚏世界經濟就會感冒,因此海外對中國的一舉一動都高度關注。一年一度的「兩會」,中國有大量的信息向外界傳達,是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平台。「兩會」如何為海內外記者和關注者提供中國故事和故事素材?我們如何從「兩會」中了解國家發展呢?

  如今「兩會」的開放度、透明度越來越高,透過「兩會」,媒體和民眾獲得的信息越來越豐富。「兩會」的一大焦點在政府工作報告,但由於篇幅有限只能講主要內容,更多的細節、更多的相關政策配套,過去媒體多靠「猜」,或者是從新華社通稿中逐字逐句判斷。現在不一樣了。

  首先是「部長通道」成為國務院各部委負責人宣講政策、通報信息的平台。過去是媒體追着官員提問題,現在是官員主動站出來回應記者,並且主動給記者「爆料」,並解釋政策。今年加入到部長通道的官員不斷增加。「兩高」負責人首次亮相部長通道,回應各方關注的熱點問題,引發各方關注。

  其次,各種專場記者會邀請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科技部、國資委、人民銀行等國務院部委領導與傳媒互動。各部委負責人娓娓道來自己行業情況,主動回應輿論關切,問題越是敏感越要公開回應,「無可奉告」的聲音聽不見了。而且像科技部等部委負責人主動揭本行業之短,希望社會監督,也獲得各方高度評價。

  「兩會」的代表委員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作為會議的主體,他們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也深知社情民意。他們在記者會上是另一道風景。通過記者會,代表委員講述來自基層的發展故事,和過去一年履職情況,生動、真實。另外,一些代表團討論會也會對媒體公開。

  「兩會」是中國民主政治集中表現的舞台,是中國社會發展核心議題的討論焦點,部長通道、記者會、開放小組討論,不僅是為信息交流提供平台,同時也展現中國政府信息公開體制不斷走向完善,向全世界展現着中國的自信與開放。這本身就是中國形象的展示。

  中國政府這些年要做的事情歸納起來,其實就是兩件大事:對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兩會」對外傳播,離不開講述這兩件大事,好的「故事」必然需要好的內容承載。

  以事實回擊西方「妖魔化」

  就對內來說,「兩會」政府與民間互動越來越良性,政府執政為民的理念體現在政策方方面面。今年政府大幅減稅降費,改善投資環境,回應社會的廣泛關切。而這樣的決定是在內外經濟形勢不明朗之際做出的。對此,有媒體注意到,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收穫掌聲時間最長的一個決定。

  國際上廣泛關注「一帶一路」,對妖魔化的回擊最好莫過於生動的事實。今年「兩會」上,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講了幾個「一帶一路」上的「第一」:東部非洲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馬爾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白俄羅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轎車製造業,哈薩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震撼的事實勝於雄辯,「一帶一路」是機遇還是陷阱,盡在「故事」中。

  如果不帶有色眼鏡,這些「中國故事」並不難理解。特別是將每年「兩會」故事累積,可以看到一個正在走向更精彩的「中國故事」。固然,中西方話語體系有差異,文化有差異,但是不應該阻礙對中國的客觀認識。今年「兩會」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外籍人士加入中國傳媒,報道「兩會」。比如新華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特別是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外籍記者,更是在人民大會堂記者會上數度提問,非常活躍。這折射的是中國更加開放多元,更注重以海外能接受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

  如此,我們可以期待,世界上必然會有更多人透過「兩會」「中國故事」平台,認識一個更真實,不斷發展,充滿活力的中國。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