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大灣區科技合作 深港先行先試\陸劍寶

時間:2019-01-11 03:17:56來源:大公報

  粵港澳大灣區除了有人口紅利之外,科技創新競爭力在世界灣區中亦開始嶄露頭角。但相較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實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仍有一定的距離。應積極發揮香港基礎科研和深圳科技產業的互補性優勢,尋找更創新的制度支持,打造深港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港深互補合作發揮各自優勢

  一、搭建深港科技創新平台

  借助深圳現有科技企業基礎和自貿試驗區政策優惠,加強香港與前海自貿試驗區乃至整個深圳市的科技合作。香港基礎研究成果卓越,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的電子工程系、電腦科學系、數學系、化學及化學工程系、醫學系、物理及天文系等領域的學術成就均達到領導全球的水準。但是,香港在科研成果轉化和科技產品製造環節一直缺失。

  對比之,深圳科技創新能力發展迅猛,企業的應用研究成果卓越,並湧現出世界級的知名科創企業,如騰訊、華為、大疆、中興等等。但是,深圳本土科研型高校缺乏,基礎研究是深圳的短板。兩地應對科技資源進行調查、整合和互補合作,發揮各自優勢。香港要轉變科技創新發展觀,從重視基礎研究轉變為重視應用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轉化;深圳在引進國內外高校時應注重科研品質而不能一味追求數量。

  以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落馬洲河套區為平台,加快發展和完善深港兩地的科技創新產業鏈。作為香港促進科創產業發展的專門機構,香港科技園公司將成立附屬公司,專門負責「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上蓋建設和運營。園區重點發展香港最具優勢的基礎研究和文化創意產業。然而,香港發展高新科技產業不能脫離深圳單幹,創新及科技局要與深圳相關的科技管理部門一起合作,研究制定能為兩地科技合作提供平台和創新環境的合作機制和配套政策。

  香港和深圳兩地政府要共同支持在深圳河北側比鄰落馬洲河套地區設立「深方創科園區」以對接「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協同打造深港創科合作新平台,建設「一國兩制」背景下基於一河兩岸的國際級科技創新產業帶。

  二、促進粵港青年創新創業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為回應國家「雙創」政策和支持港澳青年事業發展,2015年就設立了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並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來說,仍需要提升三大基地的實質性效果。在現有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基礎上進行擴建,為香港創業提供更充足的空間。對深港創業孵化專案進行跟蹤轉化,引導其到周邊商業中心註冊運營新公司。

  進一步推廣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團隊的「師徒制」科技創業模式。對香港八大高校的科研團隊所屬領域和實力進行摸底評估,對理工類教授團隊創業予以條件的特別放寬和特事特辦。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形成30至50個全球科技領先的香港高校教授創業團隊,創新引領深港科技合作創業全球創新模式。

  加大香港青年人才特別是科技人才集聚於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力度。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應利用與香港比鄰的優勢,重點吸引香港碩士及以上理工類畢業生到前海創業,給予多種形式的支持,以增強新區的人才吸引力和植根性。

  在資金上對有潛質的港中小新創企業予以支持。在現有夢工廠的創新創業稅收減免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免;對基礎研發和應用型成果轉化進行財政補貼評級制度設計;對一些在高交會成交簽約或獲得國際性科技獎項的專案進行分級獎勵;優化和整合各類創業基金的實際用途,監督每一筆資金的使用去向,要讓基金落到企業和個人。

  香港理工類學院要積極與深圳科技企業達成常規性合作聯盟。充分分析和發掘香港高等教育和科研優勢,引導畢業生到自貿試驗區創業孵化專案。香港各高校科研單位和就業部門要不斷推介三大創新創業基地,定期組織在校大學生到基地參觀和實習,並把創新創業納入選修課或畢業評價體系。

  給予香港專才更多便利政策

  三、科技人才培育、引進與激勵

  在中小學生培育方面,推進深港兩地姊妹學校的配對和交流合作。建議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建設嶺南文化博物館,使之成為香港青少年學生了解和正確理解祖國歷史文化的窗口。

  在青年人才儲備方面,推進「粵港澳高校聯盟」建設實效,促進大學生文化交流、科技研究合作。通過「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安排港澳地區大學生到深圳企業及機構實習,為港澳青年提供不同類型的實習崗位;香港特區政府通過「青年發展基金」資助專案,為有志到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創業的青年提供資金支持,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應配合做好保障工作。鼓勵深圳大學生頻繁性到香港開展交流或訪學,積極推進「青年同心圓計劃」等兩地青年合作專案。

  在專業人才激勵方面,對於在深圳前海投資或從業的香港專業人才,繼續給予通關、居住、醫療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並適度降低香港專業認證。

  經濟學博士後、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