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2019年香港政局兩大看點\楊堅

時間:2019-01-07 03:17:51來源:大公報

  2019年香港政局頗大程度將承接2018年香港政局。2018年香港政局呈現兩大新特徵:其一,以現屆立法會九龍西選區兩次補選結果為縮影,傳統「泛民主派」陷入困境,香港政治生態開始有利於愛國愛港陣營;其二,隨着美國調整其全球戰略和對華戰略,把中國當作其主要對手之一,中美關係開始成為香港政治矛盾焦點。2018年香港政局兩大新特徵在2019年將進一步展開,構成未來12個月香港政局兩大看點。

  美國軟硬兼施逼迫香港

  2018年快結束時,美國駐香港澳門總領事館總領事唐偉康(Kurt W. Tong)發表文章,評析2018年美國和香港關係。《明報》2018年12月28日「觀點」版以《回顧2018美港關係更堅固》為標題,刊登了唐偉康文章中譯本。文章大談美國對香港經濟的貢獻。唐偉康自2016年8月出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以來,第一次寫這樣的文章。其前任,無人在年尾發表過同類文字。

  這是提醒香港社會各界,香港不能低估來自美國的經濟貢獻,這是軟的一手。形成對比的,是唐偉康發表上述文字前20多天,2018年12月5日至7日,美國國務院和商務部高層代表團訪港,要求特區政府加強執行對伊朗和朝鮮的制裁,那是硬的一手。軟硬兼施,香港感受到了來自華盛頓的壓力。

  美國強化對香港影響,使一些工商財經界和專業界人士憂慮,某些屬於愛國愛港陣營的知名人士甚至公開表示,希望特區政府和香港各類政治團體加強對美游說工作,以爭取美國在全面遏制中國過程中對香港另眼相看。

  美國強化對香港影響,讓傳統「泛民主派」主要政治團體看到了走出政治困境的希望,或者把自己打扮成能夠游說美國在全面遏制中國時對香港網開一面的「救世主」,或者借助美國勢力企圖令特區政府接受他們的政治要求。

  2019年11月香港特別行政區將舉行第六屆區議會選舉,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檢驗反對派能否以中美關係上的站位作為其政治困境的突破口。這是2019年香港政局的一大看點。

  另一方面,香港工商財經界和專業界人士,將以新一年投資和經營的部署來顯示他們對待中美關係的態度。這是2019年香港政局的另一大看點。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新年賀辭中說:「新征程上,不管亂雲飛渡、風吹浪打,我們都要緊緊依靠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放眼全球,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信心和決心不會變,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誠意和善意不會變。我們將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繼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一個更加繁榮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應當引領社會各界、尤其工商財經界和專業界,堅定地同內地13億同胞團結一起,無懼國際風雲變幻,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同於以往局部或暫時性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動盪,美國和美元資產不再是全球的避風港。

  2018年美國道瓊斯指數累積跌幅為5.6%,標準普爾500指數累積跌幅為6.2%,納斯達克指數累積跌幅為3.9%,是美國股市自2008年以來表現最差一年。2018年12月,標準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指數更是自1931年大蕭條以來表現最差的一月。

  應到內地避風險求發展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同於以往局部或暫時性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動盪,全球金融市場普遍呈現空前不確定性。

  2018年12月21日,德意志銀行(德銀)發布報告稱:截至2018年12月20日,以美元調整後的價格計算,2018年累計負回報的資產佔比高達93%,在德銀追蹤的資產負回報佔比數據中,是1901年有紀錄以來最高比例,比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還糟糕。2017年只有1%的資產美元回報為負(實際只有菲律賓債券一種),佔比為有紀錄以來最低。短短一年,資產表現一百八十度逆轉。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我國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後潛力更大。要努力滿足最終需求,提升產品質量,加快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文化、旅遊等服務業發展……我國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

  環視全球,中國具備最強的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能力。中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已躍居世界前列,中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杭州、上海、深圳和北京已是全球創新科技的重鎮,2017年中國的「獨角獸」公司(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私營企業)數量為164家,同比增長25%。《日經亞洲評論》2018年12月26日評論稱,從某些方面看,中國的「獨角獸」數量已超過美國。

  香港工商財經界和專業界的政治團體、行業組織,應當積極推動所在產業和行業到內地避風險、求發展。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