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準確認識「一國兩制」的「一國」/楊 堅

時間:2018-12-17 03:17:47來源:大公報

  12月10日,《星島日報》刊登香港美國商會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接受該報專訪的內容。早泰娜對於香港美國商會10月就馬凱事件公開發表聲明作解釋,稱商會「只是代表商界關心香港作為國際經濟樞紐的競爭力」,沒有政治目的,也沒有美國官方力量在背後支持。筆者希望這樣的解釋在香港美國商會今後的言行中得到體現。

  美商會辯護難掩政治目的

  但還是需要重申,馬凱事件不是關於言論自由,而是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所有居民都必須維護「一國兩制」之「一國」的主權和安全。馬凱和香港外國記者會的其他要員都應當有這樣的自覺,這是他們居於中國一部分應守的本分。打着言論自由的幌子為「港獨」提供宣傳平台,是逾越了那樣的本分的。逾越那樣的本分不可能不是為政治目的,為逾越了那樣的本分的言行辯護,也不可能不具政治目的。

  就在《星島日報》刊登早泰娜專訪的前一天,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緊急召見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就美方無理要求加方拘押在加拿大溫哥華轉機的華為公司高層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美方披露的所謂指控,是一家設於香港的公司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的禁令,同伊朗做生意。生意不在美國,卻被美國霸權強橫執法。不知早泰娜和香港美國商會有何感想?假如馬凱事件被早泰娜和香港美國商會「關心香港作為國際經濟樞紐的競爭力」,那麼美國對香港公司不如美國意的生意執行美國國內法,對於「香港作為國際經濟樞紐的競爭力」豈不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香港美國商會為何不挺身而出,「代表商界關心香港作為國際經濟樞紐的競爭力」?

  早泰娜勸告特區政府、香港商界和立法會議員多往美國跑,游說美國政商界香港仍具有「一國兩制」優勢。

  這樣的建議不能說錯。問題在於,行政長官或主要官員游說美國政府官員時,不可能不回應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11月報告對「一國兩制」的指責,難道他們能夠順着美方的思路說嗎?

  早泰娜在《星島日報》專訪中說:「以香港這麼小的面積和人口,發揮如此巨大的經濟影響力,這是值得宣傳的好故事。但我們的感覺是,(對海外人士來說)現在發生的很多政治事件遮住了這個亮點。」早泰娜沒有明確指出是哪些政治事件,但是,對應「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11月報告就清楚了,無非就是取締「香港民族黨」、馬凱事件等等。可見,早泰娜希望特區政府向美方承諾香港今後不再有類似政治事件。

  於是,早泰娜說「我們希望宣傳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兩制』,這無關政治立場。」「因為『一國』早已經是海外接受的概念,根本不存在爭議。」就顯得虛偽和荒謬。

  香港須維護國家政治體制

  第一,無論在香港還是在海外(如美國),對於「一國兩制」的理解是有爭議的,相應地,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踐「一國兩制」的評價也是有爭議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11月報告就是佐證之一,怎麼可能「無關政治立場」?

  第二,無論在香港還是在海外(如美國),對於「一國兩制」的「一國」,也是有爭議的。在香港,最大的爭議是只講「文化中國」或「歷史中國」?抑或同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制度?在海外(如美國),最大的爭議在於如何看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制度和歷史地位。

  2017年底至2018年初美國調整其全球戰略和對華戰略,反映美國戰略界和決策層對於中國的制度和歷史地位達成了基本共識,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可能被西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難以阻擋。美國商界重要人士(包括香港美國商會重要人士)同美國戰略界和決策層的關係千絲萬縷,前者同後者有所差別的,是在對華態度上前者更多地把其所代表的產業、行業和企業的經濟利益考慮進去。

  所以坦率地說,無論特區政府、香港商界還是立法會議員赴美國游說,都必須也只能從香港與美國的經濟利益的交集角度,把早泰娜稱之為「很遙遠的危險」的「美國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盡量往後推。

  早泰娜稱,香港的美國企業沒有像在內地的美國製造企業遭到貿易戰重創。但這是暫時的。如果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香港的美國企業也將受重創。所以,香港美國商會應當走在游說美國官方的最前面。

  美方無理要求加方拘押在加拿大溫哥華轉機的華為公司高層,也許同總統特朗普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會晤無直接關聯,但是同美國調整對華戰略相關。

  隨着中美關係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尤其工商財經界必須進一步明確「一國兩制」之「一國」是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香港居民(包括外國籍)有義務維護國家政治體制。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