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鄧小平對台工作大政方針的思考與決策(下)/楊親華

時間:2018-12-01 03:17:50來源:大公報

  (二)

  美國對台灣問題的產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台灣問題一直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1978年12月16日,中美發表建交聯合公報,美國在公報中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表示「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同時,美國政府宣布與台灣當局結束「外交關係」,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從台灣撤出美國軍隊。這表明中國提出的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建交三個條件已被美國所接受。中美建交談判從1978年7月開始,一直是在鄧小平直接領導和主持下進行的。中美關係正常化,為我們黨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掃除了最大的外部障礙。

  兩天後,1978年12月18日,我們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這次會議上鄧小平帶領全黨自始至終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科學把握國內外形勢,抓住有利時機,從國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需要及國際環境的發展變化中,及時指導全黨全國實現工作中心的轉移,並適時推動我們黨確立了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三中全會揭開了我們黨對台工作大政方針戰略性調整的序幕。

  在三中全會期間,鄧小平根據自己的長期思考連續就對台工作發表了八次重要講話,其主題是「不打仗就要坐下來談」,從而形成了新時期對台工作的指導思想。

  鄧小平說,中美建交解決了台灣問題的一半,還有一半靠我們自己。鄧小平說不打仗就要坐下來談。中美結束30年敵對狀態,還是靠中美領導人坐下來談,國共兩黨的事是中國人的事,還是要國共兩黨領導人坐下來談。

  和誰談?鄧小平明確表示,要和蔣經國談,以蔣經國為對手。他說,蔣經國在台灣同胞的心目中,是個成功的領導人,只有他才能說了算數,不跟他談,我們跟誰談?

  談什麼?鄧小平明確表示,談統一。統一有條件。國民黨提幾條,我們提幾條,談不攏大家分手,下次再來,又再拿幾條新建議,交換交換意見。

  鄧小平針對當時黨內仍把武力作為解決台灣問題主要手段的思想情緒表示,現在要用武力解放台灣,如果現在馬上表態,我相信全會的所有中央委員都會百分之百全部贊成。但鄧小平表示,我們要考慮打這一仗是否得到人民的同情與支持。鄧小平指出,沒有人民的同情與支持,任何軍事上的勝利都只是暫時的,政治上最終必歸失敗。在這種情形下,你們會支持打這場戰嗎?鄧小平又表示,是不是永遠不打,也不是永遠不打,但至少五年、七年不打。留下這時間作什麼?鄧小平回答說,我們需要時間建設,建設黨、建設國家,這也是這幾天開會的中心問題、如何把工作重心轉移的問題。五年、七年時間不夠,不妨把時間再拉長一點也沒有關係。第二點要給台灣和蔣經國時間,我們要重新評估國共兩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許多重大的歷史問題還有分歧,需要一段時間互相了解。鄧小平指示,福建前線可以馬上停止炮擊,第一線部隊可以部分退到第二線,但不打不等於不設防。

  鄧小平說,現在我們與台灣還談不上進行和平談判,還在創造條件階段。他強調說,促使條件成熟在我們,不在他們。主動在我們。他表示,兩岸的接觸 如果公開不行,秘密的也好。以我想,秘密的比較好。大家先磋商磋商,大的原則談妥了再公開。他還說,如果在北京、台北談不好,可以在東京、在紐約,在新加坡也好。能談就是成功的一半。鄧小平說,創造條件,可以提出互相搞一點貿易。這是國內貿易嘛!通商以外還可以提通郵、通航、兩地人民往來等等。第一步先把關係拉近一點,先搭臨時便橋再搭統一之路。

  鄧小平強調,要有耐心。不要說上兩句好話,看看沒有反應,或者被對方羞了兩句又翻了。能不能有耐心、能不能做足功夫,細緻去做,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事。我們必須造成這樣的局勢,讓台灣當局迫切的感到面前的路只有兩條:一條是走和談的路,一條是走滅亡的路,只有這樣的威脅始終圍繞在他們身旁,他們才願意去認真想一想,否則他們連想都不會想。只有不斷給他們有戰爭的壓力,他們才會體會到這樣的負荷。有了這樣的壓力就可以迫使他們多想一想,該怎麼辦?很簡單,就是大家坐下來談。

  最後,鄧小平強調一點,就是要留一手。他說,我們為什麼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呢?這就是留一手,一旦需要,我們隨時可以使用武力解放台灣。他說,這與前面說的並沒有矛盾,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任何談判都要有實力作後盾,放棄武力解放的保證,實際上等於綁住了自己的手腳,特別是今天台灣擁有超過福建前線兵力的情況下,有可能因為某些決策者的頑固立場使得和談無限期拖下去。

  鄧小平在全會期間提出一系列對台工作指導原則為全黨所接受。作為體現三中全會最重要成果的公報關於對台工作是這樣表述的:「全會認為,隨着中美關係正常化,我國神聖領土台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的前景,已經進一步擺在我們的面前。全會歡迎台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本着愛國一家的精神,共同為祖國統一和祖國建設的事業繼續作出積極貢獻。」公報第一次以「台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來代替「解放台灣」的提法,表明我們黨在解決台灣問題的方針政策上已經做出重要轉變。

  (三)

  1979年1月1日,這個被鄧小平稱之為「不平凡的日子」,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首次以最高國家權力機構的名義闡明了中國政府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告台灣同胞書》明確提出,實現中國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一定要考慮台灣的現實情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害。《告台灣同胞書》明確提出,我們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告台灣同胞書》明確倡議,通過商談結束台灣海峽軍事對峙狀態,撤除阻隔兩岸同胞交往的藩籬,推動自由往來,實現通航、通郵、通商,開展經濟文化交流。

  同一天,鄧小平主持召開全國政協元旦座談會,座談討論《告台灣同胞書》。鄧小平在會上表示:「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告台灣同胞書》,體現了我們對台灣的回歸和祖國統一的大政方針、基本立場、基本態度。」它表明「台灣回歸祖國、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提到具體的日程上來了。」

  《告訴台灣同胞書》是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台方針政策的重要宣示,標誌着解決台灣問題的理論與實踐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兩岸關係發展由此揭開新的歷史篇章。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會議,開闢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而且從而也開闢了對台工作的新時期。它對於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對黨的對台方針政策的不斷發展,至今仍然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