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中國對非援助「授之以漁」廣獲讚譽\顧鐮墨

時間:2018-09-10 03:16:33來源:大公報

  2018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早前閉幕。從2001年中非舉行第一次峰會起已是第18屆。18年來,中國對非洲的投資不斷擴大,貿易不斷增長,中非人員交流越加頻密,人民友誼不斷加深,中國文化在非洲的影響力不斷增強。除了斯威士蘭一國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和其他所有非洲國家建交。一句話,中非關係不斷深化,可以說現在正是中非關係在歷史上的最好時刻。當然,有理由相信,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非關係只會越來越好。

  「八大行動」涵蓋範圍廣

  國家主席習近平不但以超高規格接見非洲各國領導人,在大會開幕式上還宣布:為推動「八大行動」順利實施,中國願以政府援助、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融資等方式,再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支持。當中包括150億美元的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200億美元的信貸資金額度;支持設立100億美元的中非開發性金融專項資金和50億美元的自非洲進口貿易融資專項資金;推動中國企業未來3年對非洲投資不少於100億美元。此外,中國還將會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重債窮國、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18年底到期未償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會議還通過了《北京宣言》,提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

  習近平的發言獲得非洲國家一片讚譽,但無論在國內和國外都有一些非議聲音。有國內評論認為,國家這樣做是「大撒幣」。他們認為應該把資金放在國內建設上:國內還有不少貧困人口,一些地方的教育經費還不足,公共福利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有些人還把國家最近調整稅收與援助非洲混為一談,認為加國民的稅去援助非洲。有些人還批評對中國大學提供非洲學生獎學金「佔了」國民的教育資源。香港的反對派媒體以及海外人士更抨擊這是「一場肆意揮霍民脂民膏的面子工程」。而在某些西方媒體又是另一種論調,質疑國家在非洲的投資要製造「債務陷阱」,搞「新殖民主義」。

  值得說明的是,無論哪種方向的批評聲音,都有善意與惡意之分。同一件事居然存在兩種針鋒相對的意見,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大國崛起之路上確有不少荊棘。很多觀點需要更多的正面引導與說服。

  那種把對外援助與國內財政對立起來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

  援非乃大國道德責任

  首先,中國是大國,不但地大人多,還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自然就應該有全球視野。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對世界上的貧窮落後地區伸出援手,不說它是一種義務,但肯定是大國的道德責任,更何況中國還一直以「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為定位。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還很貧窮,也花了大錢支援非洲建設。其中著名的坦桑尼亞─贊比亞鐵路(TAZARA Railway),至今還是中非合作的「樣板工程」,見證中非友誼的牢固。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百廢待興,亟為需要資金,也沒有停止在衛生等方面支援非洲。現在中國成為世界GDP第二大國,去年人均GDP接近9千美元。雖然平均值還與發達國家有差距,但由於人口眾多,援非資金分攤下來負擔並非太重。無論如何,援助非洲不再像上世紀那樣需要「勒緊褲頭」。

  其次,中國財政上還有缺口是事實,還存在未脫貧人口也是事實,但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在財政上能絕對充裕,也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完全沒有窮人。富裕如美國,各個部門也都在叫嚷資源不足,還有55萬人無家可歸,12.1%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之下。但直到「小器」的特朗普政府上台前,美國的對外援助都很「大手筆」:在2015年,光是在經濟發展方面與衛生方面的對外援助就雙雙達97億美元。其他發達國家也都不可能完全滿足國內財政或完全沒有貧困人口之後才對外援助。中國當然沒有必要與其他國家比較,但這也說明,不應把外援與國內財政對立起來。

  至於中國最近稅制改革的最主要目的是解決避稅和分配不公的問題,尤其是國內巨富階層把財產轉移到海外的情況。稅制改革對廣大普通人而言只有正面的影響:一來起徵點提高了,二來國家收入多了可以更多地用於民生。這和對外援助是兩回事。

  第三,對外援助對中國也有很大經濟效益,不是「大撒幣」。中國對非洲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能源、礦產和交通(鐵路、公路與港口)等方面。中國是世界工廠,能源與礦產都是必需品,而非洲正好有豐富的資源,中國投資開發,正是經濟互補。至於交通,一來可以發揮中國基建行業的特長,二來也是便利把能源和礦產運到中國。大部分的投資都裨益中國企業,也為中國勞工帶來大量就業機會。

  第四,對外援助的回報是長期的。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如果沒有中國對亞非拉的援助,就不可能取回聯合國代表權。現在,如果沒有非洲國家穩定的能源與礦產供應,中國就無法鞏固世界工廠地位,產業升級也無保障。至於大力鼓勵非洲留學生,不但在非洲傳播中國文化,更能培養下一代對中國友好的政經人才,長期保障中非關係友好。這是一個國家的百年大計,豈可如此短視?

  雖然中國大規模投資非洲有戰略考慮,但西方傳媒認為這是「新殖民主義」是完全不公道的。中國沒有「掠奪」非洲的資源,而是用合理價格交換。中國也沒有僅把非洲當作資源提供國,在當地開採資源之餘,還在當地建立提煉與加工廠,幫助非洲國家發展相關產業,授之以漁。最重要的是,中國對非洲的援助與投資完全沒有附加政治條件。這和以前的「新殖民主義」有本質區別。

旅美學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