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大灣區發展香港不能掉隊/陳文鴻

時間:2018-07-14 03:16:50來源:

  香港回歸21周年,最大的成功是順利回歸,沒有出現任何政治反抗與動亂。這反映了中央政府「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成功。但更重要的是顯示出國家實力,排除了像英國欺壓阿根廷一樣的情況出現;當然也在於人心所向,中華民族包括香港同胞擺脫了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恥辱和壓抑。

  香港的主權牢牢掌握在中國政府之手,任何企圖分裂中國領土,走二次大戰後個別殖民地獨立脫離原來國家主體的道路沒法得逞,這是中國人民歷史性的勝利。

  不過,21年回顧,在過渡期的安穩中卻植有英國政府布下的眾多制度與政策陷阱,在回歸後陸續顯露。回歸初期,對於英國提出治權制度與政策,乃至人事安排,都未有詳細審議;對英國在香港的治理體系,乃至在中英談判前後不同的制度與政策,都沒有足夠的分析、解剖和處理。「一國兩制」中的「一制」,許多都是與殖民地統治結合,也不少與中英談判之前的情況不同,顯然是為了香港回歸而特別精心策劃安排。過於迷信「分隔」,結果弄巧反拙使香港與內地的融合、特別是兩地人民的感情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融合,並不比回歸前優勝,且產生出眾多的負面心理因素。回歸十多年後出現「佔中」、旺暴、「港獨」與「自決」,雖說有外力介入,卻不能否認其來有因。

  近幾年各方已認識到香港的問題根源所在,可惜要有基本的轉變不易。回歸21周年的香港,與回歸初期的香港、或中英談判前的香港,已經有很大的分別。變成「地主經濟」,有物業者佔了社會很大比例。結果是樓價便受制於政治,能升不能降。另一方面,從英國繼承來的制度、政策、人事與文化,經20年的深耕廣植,也開始根深蒂固,變成了香港的「核心價值」,形成在物質以外的意識形態勢力,與在中英談判後建立起來的既得利益為掎角,互相支援。

  回歸後,香港特區開始建立起一整套新的建制,與英國殖民地有千絲萬縷的關連,卻又不盡相同,其中甚且有不少與殖民地制度有所牴觸、矛盾。中央政府推行的「一帶一路」倡議與建設,影響不了這個新建制,粵港澳大灣區來得更迫切,能否推動香港的增量改革帶動存量改革,還在未知之數。

  「港獨」囂張氣焰得到遏制,香港政治暫時平靜,但人心再回歸不一定是必然。而香港經濟社會的兩極化,卻仍然可製造出嚴重的政治社會經濟矛盾。房屋問題變成所有問題集中點,可沒有任何中短期解決的方案。樓價持續上升,公屋輪候年期增長均在恥笑政府在房屋政策上的無能與無奈。

  國家好,香港好。中國肯定會愈來愈好,大灣區更可創世界經濟奇跡。但推動的力量主要來自內地,香港能否不落隊呢?這是我們最擔心的地方。或許香港需要一場觸動既得利益的改革運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