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侵略歷史無解 日外交難破藩籬/施君玉

時間:2018-10-18 03:16:10來源:大公報

  又到日本秋季大祭日,又是政客群魔拜鬼時。正在歐洲訪問的首相安倍未現身靖國神社,循慣例供奉祭品,日參眾兩院議長及厚生相也如法炮製,奉上了祭品,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外相河野太郎預計也不會前往靖國神社參拜。有分析指,安倍即將訪華,日如此低調行事是為避免刺激中國。

  其實,供奉祭品也好,現身拜鬼也罷,都反映了日本對侵略歷史的態度。靖國神社內供奉有給亞洲帶來深重災難的甲級戰犯,無論採取何種形式的祭典,本質都一樣,都是在為軍國主義招魂。就新內閣其他成員的參拜問題,政府給出立場是「將做恰當判斷」,這種「不表明態度」的態度,實質上是一種縱容,屆時,不排除仍會有內閣大員與議員一道現身拜鬼。

  中國人的神經並未麻痹到可被日方伎倆輕易蒙蔽。對安倍「曲線拜鬼」的行為,中國外交部即時回應,明確表示反對,「敦促日方切實正視和深刻反省侵略歷史,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實際上,每年春、秋兩次大祭和「八.一五」投降日,都是觀察日內外政策走向的風向標。二戰已結束七十多年,日本至今不承認侵略歷史,不僅不道歉、不反省,反而屢屢在亞洲國家傷口上撒鹽。無論日把「面向未來」說得多麼動聽,其為二戰戰犯「招魂」的實質就是要復活軍國主義。

  並非中韓等亞洲國家神經過分敏感。無論是人與人的交往,還是國家間關係,加害者越是不忘加害於人的責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早日平服曾經受到的傷害,才越有可能選擇原諒和信任。但對日本而言,一切都顛倒了。七十年前,日本輸掉了戰爭,七十年後,又輸掉了良知。一個看不清過去的國家,又有什麼資格談未來。

  歷史問題,是制約日外交的一道藩籬,也是其前行的沉重包袱。曾幾何時,安倍為日韓達成慰安婦協議而興奮,為兩國關係步入「蜜月期」而驕傲。但其未曾想,沒有對侵略歷史深刻反省的「友好」是脆弱的,文在寅取代朴槿惠入主青瓦台後,韓日關係一夜跌至谷底,至今未能走出泥淖。中日關係亦同樣,兩國領導人的每次會晤,必然談到歷史問題,中方一直敦促日方作出深刻反省,以史為鑒,勿重蹈覆轍。由於否認侵略歷史,周邊國家對日現行政策走向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備。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所謂的「未來」都是無法取信於人的空談,都無法擺脫被孤立的窘境。

  安倍即將訪華,中方期待此訪能夠推動中日關係在重回正軌基礎上取得新的發展。但歷史問題始終是兩國關係中繞不開的障礙。安倍已把修憲作為自己新任期的重要任務,隨着日突破和平憲法圖謀的推進,中日關係仍會出現波折。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