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社 評/豁免隔離好開始 控制疫情是關鍵

時間:2020-10-28 04:23:20來源:大公報

  十月中旬以來本港疫情有所緩和,且曾連續多日無本地確診個案,特區政府宣布調整抗疫措施,包括放寬內地港人回港的限制─只要持有檢疫健康證明,就可豁免十四天隔離。新措施可望下月落實,同時將推行的還有一系列其他安排。這是與內地恢復通關、走向人員往來正常化的第一步,雖然這一步邁得很小、很謹慎,但意義重大。

  今年二月本港被迫啟動「封關」的抗疫模式,當時沒有多少人能料到,這一「封」就封到現在。當然,嚴格意義上說,香港並沒有全面「封關」,而是嚴格控制人員進出,無論是香港人出入內地還是內地人來港,都須接受兩個14天的隔離,時間成本高昂,這還不算檢疫的額外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出境基本上處於冰封狀況,訪親及奔喪亦是能免則免。市民「坐困愁城」已八個多月,不少家庭不得不分居香港與內地。「短短的羅湖橋,成為世上最遙遠的距離」,這是調侃,更是無奈。

  「封關」阻斷交通,打擊經濟,也帶來心理等問題,近來香港本地行山潮熱爆,大有「踏平青山」之勢,實際上是長期困守下情緒壓抑的體現。隨着抗疫時間拉長,市民希望走出境外「唞唞氣」的意願益發強烈,而另一方面,內地疫情早已受到控制,為兩地實現局部通關創造了條件。昨日公布免港人隔離的新措施,試行一段時間後,應該考慮擴大豁免範圍,例如為來港商務人士及遊客提供豁免,為備受疫情打擊的本地零售、旅遊、酒店等行業注入強心針。系列措施的作用,相信不亞於當年幫助香港經濟從沙士谷底起飛的「自由行」。

  另一問題是,豁免隔離的是香港這一方,回內地仍要強制隔離14天。當然,這無關「對等」,而是香港與內地的疫情控制情況不一樣的現實使然。可以說,只要香港疫情未能「清零」,風險仍在,內地就不太可能為香港人入境提供豁免措施。

  香港能實現「清零」嗎?答案是肯定的,關鍵在於特區抗疫能否突破政治干擾及利益集團的掣肘。香港疫情被嚴重政治化,攬炒派「逢中必反」,一味要求對內地「封關」,毫不掩飾「借疫謀獨」的禍心,巴不得疫情拖得愈長愈好,這就是他們抗拒全民檢測、健康碼、強制檢測的原因。特區政府今次宣布的豁免措施,毫無例外地遭到攬炒派的反對。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醫學界也有一股力量,總是將小圈子利益置於公眾利益之上,他們陰陽怪氣,藉口多多,早前以「內地人講普通話、香港人講廣東話」為由阻撓中央支援香港擴大社區檢測,現在又以所謂「影響醫患關係」抹黑強制檢測,食相難看。

  事實已經證明,過去「港式抗疫」拖泥帶水,無法做到徹底「清零」。特區政府需要總結經驗,勇於承擔,牢記「生命至上」、「一切為了人民」的宗旨,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疫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