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社 評\健康碼有助重構疫情下生活新常態

時間:2020-08-15 04:23:15來源:大公報

  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的檢測能力大幅提升,累積檢測量已達一百萬宗,特首林鄭鼓勵市民踴躍參加未來的全民自願檢測,愈多人參與愈好。其實,特區政府完全可以在全民檢測的基礎上再走一步,推出「健康碼」,重構疫情下生活新常態。

  全民檢測旨在找出社區的隱形患者,切斷傳播鏈,這是控制疫情的重要一步。但另一方面,市民不得不面對一個冷峻的現實,就算成功控制這一波疫情,並不代表香港已經安全。地球村時代,只要一個地方有疫情,其他地方都無法置身事外。即使採取最嚴格的「全面封關」,完全禁止人員來往,依然沒有辦法阻止病毒的傳播。最近深圳在來自巴西的食品包裝上檢出病毒,足以證明病毒防不勝防。換言之,香港未來爆發疫情第四波、第五波的可能性無法排除。

  疫情反覆,政府只能不斷收緊限聚令,市民生活及工作大受影響,學生無法正常上課,經濟活動備受打擊,這種情況將是人們生活的「新常態」。「新常態」之下,如何將抗疫對經濟及社會活動的負面影響減至最低,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內地一早推出的「健康碼」制度,就是問題解決方案。這套制度是針對疫區及非疫區的居民,給予不同風險評級,通過手機實施,在出入方面配合以不同的待遇,譬如安全者給予綠色評級,通行無礙;低風險者給予黃色評級,出行受到一定限制;高風險者給予紅色評級,必須居家隔離。如此一來,社會上有部分人抗疫,有部分人可以投入正常生活。內地正是通過這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實現了控制疫情局部爆發的同時恢復經濟活動,已成為全球效法的榜樣。香港為什麼不採取「拿來主義」呢?

  大數據的運用,令「健康碼」制度成為可行方案;但也因為對大數據的運用,引發對私隱安全的疑慮,這是香港遲遲無法推行「健康碼」的主要障礙。有人建議另外設計一套「健康碼」系統,可惜費時失事。其實,健康碼制度不等於侵犯私隱,退一步講,保護私隱再重要,也不可能比維護生命健康更重要。

  事急從權,而不能拘泥不化,否則什麼事都幹不成。如果說,黃色醫護拿「行醫牌照」為幌子抗拒內地醫生馳援,是將小圈子利益置於公眾安全之上,冷血自私;那麼以「私隱保護」為藉口,蓄意排斥「健康碼」制度,同樣是破壞抗疫,草菅人命。

  當年美國發生「911事件」,美國在爭議下通過《愛國者法案》,允許政府大規模監察個人資料,足證私隱保護並非「大曬」。反恐可以凌駕於私隱,為什麼抗疫就不行呢?美國能做的事,為什麼香港就不能做呢?更何況,這個與八達通差不多的「健康碼」又有多少個人私隱呢?

  應對疫情下生活「新常態」,唯有推行「健康碼」制度,才能做到抗疫及恢復經濟兩不誤。只要是正確的事,特區政府就應該堅決去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