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繞道通車在即 基建勿再蹈延誤覆轍

時間:2019-01-08 03:17:51來源:大公報

  連接港島中環至北角的灣仔繞道將於本月二十日開通,運輸署昨日公布使用細節;隨着繞道通車,由中環至北角的行車時間將會由目前的四十分鐘大幅縮短至五分鐘,整個港島路面交通的擠塞情況將會大大改善。

  對本港市民來說,繞道通車的最大感受,就是前後擾攘了十多年的繞道終於可以落成通車,而市民為此已飽受十多年的塞車之苦。如果當年不是環保團體和反對派從中作梗、入稟司法覆核,反對填海工程,繞道早該在數年前已落成通車。而當日繞道填海工程的官司,堪稱開了本港基建工程官司的先河。在此之後,出現港珠澳大橋環保官司,也是一拖多年,導致建造成本大幅上升,社會效益也受到影響。

  因此,面對今日中環至北角繞道的通車在即,特區政府、市民和環保團體都應該認真回顧和汲取過往的經驗教訓。城市要發展、生活要改善,要解決土地不足、交通擠塞和謀求更大發展空間等問題,大規模的基建工程和跨境基建就是必不可少的,以環保議題來阻撓基建,是「得不償失」,全社會最終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昨天,運輸署相關官員說,繞道通車後,將會大大改善中環至東區的交通擠塞,預計每年可以節省約四千萬個行車小時,以及相當於三十億港元的經濟效益;繞道還可以減少一萬一千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四十八萬新植樹木的吸收量。

  如此也就是說,因為當年的填海官司,繞道工程耽誤了兩三年,港人社會因塞車最少浪費了逾億個小時、經濟損失近百億,道路空氣污染的情況也更趨嚴重。部分環保人士可能真的是為了「藍天碧海」而戰,反對派則是出於阻撓特區政府施政的政治目的而作梗,但不論兩者動機如何、目的何在,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置社會整體發展需要和利益於不顧,是站到了市民利益對立面。

  眼前,特區政府為長遠解決本港土地供應嚴重不足、樓價居高難下的局面,提出了「明日大嶼願景」填海造地計劃。反對派和環保人士「故技重施」,又從白海豚、管海馬等生物保育和所謂「官商勾結」、為何不先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等角度提出反對。一條灣仔繞道、多年的耽誤、巨大的損失,足以殷鑒。環保要重視,但發展是「硬道理」,特區政府必須站穩維護發展需要和市民整體利益的立場,該做的就要做,該堅持的就要堅持,不要再重蹈費時失事的覆轍。

  隨着灣仔繞道開通在即,運輸署昨日重提電子道路收費計劃,首個目標地點是中環。電子道路收費或「用者自付」計劃自港英時期提出至今,少說也已有三十年,而一直「只聞樓梯響」的原因,無非是持份者有不同意見、涉嫌侵犯市民私隱和未必能有效改善交通等。眼前,灣仔繞道已通車在即,三條隧道亦正面對調整收費和分流,看來,這回運輸署應該不再是「試水溫」而是決心要有所行動的時候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