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三本書」助台青走出「天然獨」誤區

時間:2018-08-10 03:17:12來源:大公報

  圖:台灣《遠望》雜誌社長林金源(左三)、研究員程志寰(左一)、張瑋珊(左二)、張惠閔(左四)、江振滔(左五)認為,應使到大陸的台青多了解兩岸關係的歷史,才能增強年輕人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朱瑞宜攝

  自今年大陸方面推出「惠及台胞31條措施」,給予台企、台胞與大陸企業、大陸居民同等待遇以來,吸引了越來越多台灣青年人到大陸讀書、就業和創業,也獲得島內輿論高度肯定。台灣《遠望》雜誌社長、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林金源9日在香港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大陸推出惠台政策,還應使受惠者參加一系列「義務教育」,讓到大陸的台青多了解兩岸關係的歷史,才能增強年輕人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90後」台青、《遠望》雜誌研究員張瑋珊也指出,自己就是通過重新認識中國歷史及傳統文化而改變「台獨」立場的。\大公報記者 朱瑞宜報道

   雖然當下兩岸關係因民進黨當局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而陷入僵局,兩岸聯繫溝通機制亦停擺,但大陸方面依然推動兩岸民間交流,不改為台胞辦實事辦好事的初衷,當中有不少是協助台青就業、創業的便利措施。張瑋珊表示,大陸惠台政策的整體方向值得肯定,但只有惠台措施還不足以達到兩岸心靈契合。欲知大道必先為(讀)史,不僅要使島內年輕人重新站在中國傳統天下秩序的觀點來看歷史,關鍵還要透過重新認識傳統中國文化,建立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她自己就是這樣的「過來人」,通過重新研究中國歷史文化而走上反「獨」促統的道路。

  讀書會成反獨促統轉折點

  曾經與島內許多年輕人一樣,張瑋珊在讀大學之前從未去過大陸,覺得大陸整體發展落後,並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在台灣上大學後,她為了畢業後考研究所,參加了讀書會,指導老師是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石佳音(現任《遠望》雜誌總編輯)。沒想到,這促成了張瑋珊政治立場的轉變。回想起當時的思想變化,她說,對於她個人而言,這是一個自然轉變的過程,開始時只是為了課程需要和考研,也覺得念中學時歷史沒學好,既然有老師願意指導她們,所以也並不抗拒學習中國歷史文化;但對石老師來說,則可能是一個「實驗」,因為他認為「天然獨」是可以破解的,而後來的發展也正如其所料。

  當時在石佳音的帶領下,讀書會成員學習了《中國大歷史》(作者:黃仁宇)、《中國近代史》(作者:徐中約)和《中國政治思想史》(作者:蕭公權)。張瑋珊說,學習了中國歷史,才知道台灣和大陸的歷史是休戚與共、唇齒相依的。以前她僅站在台灣的角度來看歷史,覺得台灣被殖民統治的歷史很悲情,但其實那並不只是台灣的悲劇,也是近代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劇。更重要的是,後來張瑋珊讀《中國政治思想史》,書中介紹的中國歷代偉大的思想者、革命家令她敬佩,覺得中國思想文明有許多讓人值得驕傲的地方,比如天下觀、民本的思想,比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更進步、更文明。

  張瑋珊說,她對自己中國人身份的認同其實不在於大陸經濟的好壞,主要是通過學習中國歷史以及對中國思想的認同,促使她改變「台獨」立場。

  破「天然獨」從讀史入手

  《遠望》雜誌研究員張惠閔與張瑋珊一樣也是通過參加讀書會而走出「天然獨」的騙局。張惠閔說,從小所受的教育就是以「台灣為主體」,所以以前覺得自己與大陸沒有關係,後來認真深入地學習了中國歷史文化以及政治制度,才明白中國大陸之所以實行現在的社會制度有其國情需要,並不是只有西方那一套民主自由才是正確的。

  林金源指出,「天然獨」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受「台獨」教育影響;二是受大眾傳播媒體誤導,島內不少媒體都有「台獨」或「獨台」傾向。年輕人根本沒有機會學習正確的歷史觀,像張瑋珊這樣能碰到正確的老師指點的台青少之又少,加之教科書都掌控在政治人物手中,要改變台灣年輕人的認同錯誤相當困難。

  《遠望》雜誌研究員程志寰認為,要破除「天然獨」必須有兩個條件。首先是「天然獨」們要有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兩岸關係歷史的意願,但「天然獨」們難有意願。如今台灣經濟發展停滯,大陸惠台措施吸引了不少台青登陸發展,應使其承擔相應義務,接受重新教育,使台青必須了解大陸。第二,要有適當的指引者,正確引導台青們重新認識中國歷史、學習傳統文化,建立民族自信,方能扭轉台青錯誤認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