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令香港的優勢進一步強化,成為國家和世界之間的窗口和橋樑?
❶譚鎮國:向海內外企業宣傳北都
•北部都會區毗鄰大灣區、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目前產業「落地」滯後,而他有商界背景,願意在立法會內充當「中間人」,向內地及海外企業說好「北都故事」,讓他們知道香港的獨特優勢,從而吸引更多企業落戶香港。
❷曾勁聰:傳授少數族裔扶貧經驗
•香港匯聚多元人才,包括南亞及中東少數族裔,他接觸的少數族裔多指苦無機會貢獻中國及其族裔的故鄉。他認為,香港應發揮「一帶一路」的聯通點作用,向少數族裔傳授國家扶貧的成功經驗,讓他們得以貢獻故鄉。
❸沈豪傑:發掘本地景點增影響力
•香港是國際城市,亦是國家的「南大門」,尤其地緣政治變化下,應與更多「一帶一路」及南方國家交往。他又指訪港旅客除了到山頂或尖沙咀海旁遊覽外,其實新界北都有很多特別的景點,例如去屏山宗祠吃盆菜及九大簋,藉此擴大香港的國際影響力。
❹廖子聰:夥粵澳申辦2036奧運會
•新民黨一向倡議深化國際合作,建議借鑒全運會經驗,與粵澳聯合申辦2036年奧運會。他引述研究指上屆巴黎奧運帶來約900億港元收入,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現有交通基建一流,毋須大興土木即可新增場館,打造新經濟增長點。同時建議特區政府提供出入境措施,吸引更多東盟商務旅客來港。
❺姚銘:聯手內企推動創科發展
•香港背靠祖國、聯同世界,一方面可利用香港的國際化優勢發展成為融資平台,並聯合內地企業「併船出海」;另一方面可利用國際化優勢推廣中華文化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香港應與內地企業聯手發展更多創科園區,善用香港基礎研發能力貢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