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附近隧道及地面因應工程關係圍有圍板,令居民出入十分不便。中圖:升降機工程屬於馬鞍山「人人暢道通行」計劃的一部分。下圖:現時大水坑站只有A出口有升降機來往地面。
就有市民質疑興建的戶外升降機工程工期過長,造成不便,職業訓練局(VTC)電機工程(青衣)講師何建勲解釋工程背後的複雜性。他指出,戶外升降機工程分為全新建設與後加裝修兩類,兩者難度差異顯著。審批環節涉及地政總署、屋宇署、路政總署等多個政府部門,還需協調警務處等單位,流程繁瑣。
促提供信息增透明度
至於有關升降機的建造時間及造價,何建勲表示需要按施工的地理環境及情況而定,難以一概而論。他解釋從技術層面,工程受地形限制,其中低窪處需額外做防水設計以防漏電;若位於繁忙路口,封路協調會延長工期。升降機本身構造複雜,涉及電機、控制系統等,油壓式雖節省空間,但部分仍需配套機房,安裝規格嚴格。
何建勲又指施工期則受外判模式影響,若分判商倒閉或能力不足,容易導致延誤,且追責需啟動法律程序,耗時較長。另外,成本方面,因機型、電力配置等差異,費用難以介定,若施工中遇上突發難題,還可能需要額外撥款。何建勲建議,有關部門可向公眾提供相關信息,以增加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