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深圳灣口岸是港深其中一個陸路關口。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縱深推進的背景下,深港口岸經濟帶發展引發廣泛關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副所長王振日前接受專訪時指出,隨着深港陸路口岸重建升級計劃的實施,兩地要素流動、產業協同將迎來系統性突破,預計將形成多領域聯動的經濟發展新格局。
達至要素高效流動
王振指出,口岸建設對深港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口岸建設有利於促進要素流動,助力資源優化配置。通過優化通關模式和提升通關效率,口岸將促進人員、貨物、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在深港兩地之間的高效流動與整合,為兩地經濟合作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其次,口岸建設有利於優化產業空間,促進協同創新發展。深港口岸的重建將進一步釋放口岸周邊的產業空間資源,推動深港兩地在科技創新、商貿消費、教育醫療、文化旅遊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優勢互補與協同創新發展。
深港口岸建設將提升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水平,進一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在商貿消費領域,口岸建設將提升人員流動的便利化水平,打造跨境消費新場景。在現代物流領域,蓮塘/香園圍口岸在貨運方面的角色將得到加強,推動物流產業的升級發展。在文旅休閒領域,沙頭角口岸升級將促進深港兩地旅遊資源相互呼應,共同開發跨境旅遊產品。在科技創新領域,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建設將進一步吸引高端科創資源集聚發展。在教育醫療領域,圍繞跨境教育、跨境醫療等服務需求,深港兩地可以布局一批優質的國際化教育和醫療服務設施和平台。在專業服務領域,加強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有利於拓展深港兩地居民創業就業空間。
善用AI 提升口岸運作
儘管深港口岸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進一步優化和改進的空間。王振認為,口岸資源要素整合能力存在進一步提升的潛力。通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升級軟硬件基礎設施,加強海關、邊檢等機構的資源整合,可以實現智能互聯與數智化監管的深度融合。此外,口岸綜合服務配套能力同樣具有提升的空間。完善服務配套設施、優化交通接駁能力等工作,將有助於大幅提升口岸的綜合承載能力及與腹地的聯通輻射能力,更好地滿足日益增長的通關及商務、旅遊、休閒等需求。\大公報記者 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