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不少物流業倉庫與車場在粉嶺北棕地經營,日後須覓地搬遷。
北部都會區多元發展,新田科技城將會打造成優質、健康及綠色生活新社區,收地行動陸續展開,然而當中涉及超過1500公頃棕地,未來10至15年間區內有六成半的棕地營運者需要搬遷。
北部地區不少地方現在以物流業為主。大公報記者日前前往物流倉庫密集的洪水橋、厦村及新田,訪問區內業界對有關搬遷的看法,受訪者均表示支持發展新田科技城的方案,惟希望搬遷方案能有緩急先後,不宜「一齊收地」,擔心急速及無差別的收地行動,會對物流業造成影響,亦希望新田科技城與當地物流業能一起並肩前進。\大公報記者 余風(文、圖) 古倬勳、李嘉琪(視頻)
「我差不多每天都四處聯絡找尋倉庫,但市場上供應少,加上我們行業貨量大,考慮到落貨地點在機場或貨運碼頭,如搬太遠『十分不理性』。」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正進入收地及建造階段,海航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程志偉表示,該公司的物流倉庫位於厦村附近,今年9月4日已接獲地政總署通知,要求在12月6日之前停止有關作業。
地段業權分散 整合使用有難度
程志偉透露在該處經營物流倉已超過10年,「我記得是2014年底在這邊經營我第一個倉庫,六、七年前才搬來現時面積有約十萬平方呎棕地。」他指其中四萬方呎倉庫設有上蓋,三萬方呎為露天倉庫,每日處理十多個40呎的貨櫃,聘用30多名員工。
政府將大規模在古洞、新田及厦村一帶收地,程志偉表示在接獲通知後已趕急往多區覓地,惟12月6日收地,至限期前一天仍未找到合適的地方搬遷。他坦言,不少地方已刊憲列入收地之列,別無選擇,「加上經濟環境差了許多,未來不明朗的因素較多,更難去租一個較大的倉庫。」他坦言自從政府大規模收地後,好多倉庫都坐地起價,以往每呎租金八至十元,現時已加價至16元,加上經濟環境不太理想,令他們經營更顯困難。
另外,程志偉又提到經營物流倉存在不少難題,有些地段業權分散,未必能整合使用;而現時利用貨櫃車運輸貨品,柴油的需求大,加上輪胎的消耗,有些倉庫地點太偏遠,令整個環保物流的循環及時間等均難做到。他又指相關因素會增加經營成本,消費者亦會受影響,「民生方面對倉庫亦有需求,變相形成漣漪效應,生活指數亦隨之增加。」
「(未來)我都是繼續找倉庫,最差的情況若未能做到,只有將一些業務縮小、分拆或不再供應。」程志偉無奈指沒有倉庫確實難以繼續經營,而承租貴價倉庫更需考慮成本,「我們的客戶群是經營許久才能得到,強行分拆業務會流失不少客戶,影響好大。」他不諱言,屆時部分員工更會因此失業,他現時只有見步行步,待真正執行收地再作打算。
盼政府早規劃 令業界順利銜接
程志偉直言發展北都為民生項目,業界均十分支持,只是業界關注相關收地及發展的先後緩急,如何發展及安置業界。他指2016年曾與政府磋商多層式工業大廈的方向,當年有兩個選址,包括雞伯嶺及橫洲內用地,「至今近十年,仍未完全開始進入建設階段。橫洲仍生滿野草。」他指若政府能預早規劃,加添設置,可令業界順利銜接,「就不會令整個物流業受到嚴重打擊。」他不諱言至今政府欠缺長遠的物流發展方向,希望政府能落實政策,支持物流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