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審計署署長林智遠
【大公報訊】記者馮錫雄報道:近年越來越多政府服務擴展至內地實施,包括長者醫療券等。審計署署長林智遠(圖)表示,若要更到位、更深入審計政府部門在內地使用公帑情況,長遠或需「過河」跨境審計,香港正與國家審計署了解彼此做法,研究互通機制「搭建舞台」,相信日後有很大機會合作。
特區政府在內地項目支出增加
近年粵港兩地合作項目增加,外界關注政府部門跨境項目如何審核。林智遠昨日出席電視新聞對談節目表示,政府部門在內地的支出,也有在香港備存文件及數據,但長遠希望做得更加到位及深入,可能需要「過河」。
「如果需要『過河』(跨境審計)的話,一定要國家審計署、要相關的省市審計署配合,甚至如果他們有時間,由他們幫我們審視,他們幫我們審計,同樣可以。」不過,林智遠坦言,審核部門在內地推行的項目,短期內仍然未必成事。
未來更注重公營機構衡工量值
香港連續五年出現財政赤字,林智遠表示,將會更着重不同政府項目是否省到錢,尤其公營機構,政府部門貪污情況已大大減少,一年可能也找不到一兩宗個案,但其他公營機構或社福機構的節約心態或意識則未必足夠,審計策略會作調整,未來會更注重在公營機構、基金或相關社福機構等衡工量值,冀做到「如雷貫耳」的震懾效果。
2020年審計署的報告揭發港協暨奧委會管治問題,包括選拔運動員過程欠透明、財政持續現赤字等,其後港協成立小組檢討體育總會管治情況。港協暨奧委會上月發布《機構管治守則》,為屬會提供務實可行的指引,各總會有兩年時間落實守則。
外界對於港協暨奧委會用了四年時間完成檢討,再要兩三年評估成效。被問到是否合理,林智遠表示,體育總會牽涉的機構和人士較多、範圍較廣,認為「有改好過無改、快改好過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