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劉碩源報道:香港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樂施會昨日發表香港貧窮狀況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整體貧窮率達20%,超過136萬人處於貧窮狀態,貧富差距由2019年疫情前的34.3倍,今年第一季擴大至57.7倍,達歷年最高。
樂施會分析政府統計處的住戶入息數據顯示,全港最貧窮的一成住戶的月入中位數,由2019年的3500元,降至今年第一季的2300元,下跌34.3%;而最富裕的一成住戶的月入中位數,由2019年的12萬,升至今年第一季的13.26萬元,上升10.5%。最貧窮與最富裕住戶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至57.7倍。
20萬人在職貧窮
研究報告表示,基層工作的收入受到疫後勞動市場轉型等因素的影響。今年第一季約有20萬人屬於在職貧窮,按行業分析,比例最高為「零售、住宿及餐飲服務」,每10人就有一人在職貧窮,估計是由於隨着疫情後復常,防疫相關崗位取消,餐廳、商戶運作轉趨電子化,令低技術勞工未能受惠經濟復甦。
樂施會總裁曾迦慧表示,社會全面復常,但貧窮家庭復原速度遲緩,對整體社會響起警號。該會呼籲政府調高最低工資、創造就業和提供其他誘因,以協助基層就業,同時應加強支援劏房家庭,按劏房人口比例將「社區客廳」擴至18區。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縮短貧富差距的關鍵在於增加收入,建議政府調高最低工資。她稱擴展「社區客廳」的覆蓋面,有助於為低收入家庭「減負」,通過減少開支的方式,間接提高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