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戰鼠記3/特攻 午夜籠門陣 後巷擒巨鼠

時間:2023-02-03 04:23:45來源:大公报

  圖:食環署流動隊通宵在深水埗六條街道尋找鼠蹤,並在合適地點放置老鼠籠。\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有別於街市的小家鼠和黑家鼠,在「三無大廈」及後巷常見的是最讓人心驚膽戰的溝鼠,牠們體型大,而且充滿野性,難以捕抓。溝鼠習性晝伏夜出,要戰勝溝鼠,就要針對其習性,制定滅鼠攻略。在民政總署的全力配合下,食環署的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每晚「捱眼瞓」深入各區,包括「三無大廈」後巷通宵作戰。去年7月以來全港捕鼠近三萬隻。

  為了直擊這場通宵「人鼠大戰」,大公報記者當晚跑在最前線,見證深水埗區流動隊在六條街道廣布「籠門陣」捉鼠。隊長錢先生向大公報記者說,「街外的老鼠非常聰明,要抓牠,就要比牠更狡猾!」\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

  食物環境衞生署的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於去年7月成立,平均每晚在行動區域的街道投放70個鼠籠,活抓的老鼠數量,從7月至12月達到27728隻。

  在1月17日晚上到18日清晨,大公報記者跟隨夜間流動隊,穿梭於漆黑的深水埗後巷中,直擊投放鼠籠的過程。「日間與深夜是兩個世界,除了巷子漆黑一片容易磕碰,還有很多隱藏的危機,例如醉漢和狗隻。」深水埗區高級衞生督察(潔淨/防治蟲鼠)黃耿輝拿着電筒說。

  微細糞粒 關鍵追蹤線索

  溝鼠的雖然是雜食性,但尤愛油膩的食物,所以這晚,流動隊選擇了燒肉、叉燒、魷魚作鼠籠誘餌。黃耿輝稱,日間的滅鼠行動依舊在進行,但除了投餌,更重要的是觀察老鼠留下的蹤跡,方便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的鼠籠設置。

  在晚上行動還有一個好處,深水埗區衞生督察(防治蟲鼠)黃家偉稱,日常商店營業,加上運貨的人從巷子經過,推車經常會把鼠籠撞倒或改變了位置,晚間就較少出現這種情況。

  「要滅鼠,就要靠前線人員的經驗和仔細的觀察,一點點的痕跡,都是重要的線索。就像這裏,有老鼠的糞便,代表牠們曾經出沒。」錢先生拿着電筒照到一處角落,地上確實有幾顆糞粒。說罷,他便在附近放了一個鼠籠。

  摸黑向前,靠手上的電筒照亮眼前的幾尺地方,但尋找老鼠的蹤跡,一隊三人毫不馬虎。不遠處,地上放了一袋垃圾,雖然已用竹籮裝起,但根據錢先生的判斷,這裏將會有老鼠出沒,「這裏有食物,而且裝垃圾的桶並無密封,老鼠能爬上去。」他着人在這裏又放了一個鼠籠。

  錢先生在滅蟲鼠工作上,已有近30年經驗,所有鼠蹤都逃不過他的「法眼」。除了靠老鼠的糞便分辨老鼠有否出沒,還有一個關鍵的信號,就是「擦跡」。

  鼠有鼠路 肚皮摩擦留痕

  老鼠雖然靈活,也擅於攀爬,但由於行走時,肚皮習慣貼着攀爬物,而且會重複使用同一道路,於是會在水喉、管道上留下一道黑色的鼠跡。為了分辨鼠跡是否仍有效,工作人員不時在有鼠跡的喉管貼上膠紙,「只要一段時間內,膠紙變黑了,就代表這條鼠跡仍然有效。」

  放置鼠籠也要有策略,並非隨便放有老鼠經過的地方,便能抓到老鼠。錢先生解釋,老鼠的習性喜歡貼着牆走,所以鼠籠的入口方向一定要對着牆,形成T字形,中間留一點空間讓老鼠經過便可,如果入口向外,反而不容易抓到。

  談說期間,鼠籠已經布置完畢,接下來,就是靜候狩獵時刻。

  清晨5時,記者隨流動隊再次深入後巷,第一條街道是福榮街92至128號,與深夜時不一樣,此時的後巷多了些動靜,電筒照向漆黑的巷子,不時有老鼠穿梭的身影,四周特別寧靜。突然,一處角落傳來「碰」一聲,即第一個鼠籠抓到了獵物。

  曾吃鼠餌 老鼠遇水即亡

  隨着收籠工作進行,越來越多老鼠被活捉。當經過一處三無大廈樓下時,地上躺着一隻巨型死鼠,體型如成年人大半隻前臂長,死鼠身上有明顯血跡。「這是吃了鼠餌毒死的。」黃家偉解釋,鼠餌內含有慢性抗血凝劑,老鼠吃了只要一接觸水源,就會毒發,血液會從孔洞流出。

  再繼續向前收籠,突然,一隻老鼠出現在電筒強光下。但牠沒有立刻逃走,反而是在原地不停打轉。「這是吃了鼠藥後,藥效發作,老鼠迷迷糊糊的,就會做出這樣的行為。」說罷,錢先生拿出鼠鉗,將鼠捕獲。

  記者見到,有一些鼠籠明明已經緊閉,但裏面沒有老鼠。黃耿輝解釋,有些老鼠體型較大,力氣驚人,能夠推開鼠籠門逃走。一晚下來,六條巷子,共抓到了九隻溝鼠。黃耿輝稱,這些抓到的老鼠,會以人道的方式處理,人員先打開籠子,在老鼠探頭的一瞬間把老鼠夾死。

  在「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下,街道環境改善,以往堆滿垃圾的深水埗巷子,變成能從巷頭清晰看到巷尾。從相關的垃圾投訴數據可見,2021年深水埗區共有934宗投訴,2022年則有859宗,減少了75宗。後巷乾淨了,直接影響到老鼠數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