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教育局文章釐清「殖民地」爭議

時間:2022-08-03 04:23:34來源:大公报

  【大公報訊】教育局昨日於「政策正面睇」欄目中發布,題為《從歷史及法理角度看香港是否「殖民地」的爭議》的文章。文中指出,「香港不是英國的『殖民地』,並非否認香港曾被英國佔領的歷史,而是強調使用『殖民地』一詞來描述香港的地位並不恰當。」局方表示,希望學生能藉此正確認識國家和世界的歷史發展以及相互的關係。

  文章指,從歷史文獻及出土文物所見,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是不爭的事實。爭議的起因源於英國政府在十九世紀鴉片戰爭後,三次強迫清政府分別簽訂了《南京條約》(1842年)、《北京條約》(1860年)及《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8年)三條不平等條約,以致造成香港地區被英國強行割佔、租借及實行「殖民管治」長達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有關事實是史實,但並不表示英國強行割佔、租借及對香港實行殖民管治是合法的行為。

  聯合國早就通過了「從殖民地名單中刪去香港和澳門的名字」的決議,文中表示:「1972年3月,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致函聯合國『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執行情況特別委員會』(又稱「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宣稱『香港、澳門是屬於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結果。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佔領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的所謂「殖民地」範疇。』因此提出香港及澳門不應列於《反殖宣言》中殖民地地區的名單之中。」

  同年6月,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通過決議,向聯合國大會建議從殖民地名單中刪去香港和澳門的名字。同年11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以99票贊成、5票反對通過了上述決議,將香港和澳門從殖民地名單中剔除,並確認中國對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立場和要求。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