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人物故事/技工改賣「兩餸飯」 工傷打不倒我

時間:2022-07-04 04:23:44來源:大公报

  圖:陳宇志雖然遇工業意外受傷,但並沒怨天尤人,邊學邊做賣兩餸飯,闖出一片天。

  「我原本對廚藝一竅不通,無辦法,只好邊學邊做,最開心是得到街坊讚賞,話我現在炒的餸菜,比之前的師傅做得更好食。」在廚房裏忙於炒菜的陳宇志向大公報記者說道。

  原本是冷氣工程技工的陳宇志,因為一次工業意外,臉部受傷縫了十幾針,但他沒有怨天尤人,眼見疫下兩餸飯大熱,抓緊疫情不能堂食的機會,轉行加盟連鎖「兩餸飯」店。由完全不懂飲食,到親自掌廚,每日工作十多個小時,開業一年多,現時日賣六百多個飯盒,闖出一片天,成為獅子山下,港人逆境自強,打不死、壓不倒的寫照。\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黃山(圖、文)

  現年35歲、自稱「打不死」的陳宇志,原本是一名中央冷氣工程的技工。前年一次工業意外中被喉管打傷臉部,縫了十幾針,斷了五顆牙齒。

  手停口停的他,沒有怨天尤人,治療休養一個多月後,在從事飲食業的親友「教路」和鼓勵下,抓着疫情無堂食的商機,去年3月和親友合資加盟經營25元「兩餸」飯店,在北角馬寶道開舖做老闆。

  「我學歷唔高,只讀到中學,因為疫情同工傷,才轉行經營兩餸飯店,之前無做過飲食,完全無經驗,亦無拜過師,我的廚藝是一面做一面學。」揮着鑊鏟的陳宇志說道。

  惡補廚藝 親自掌廚

  煮餸由生手變熟手,到獲得街坊肯定,陳宇志說自己的廚藝完全是迫出來的。「開業不到半年,已經走咗幾個廚師,因為太辛苦,每日不停地在爐頭炒菜,做足十幾個鐘,即使加人工,都無師傅願意做。」他無奈地說道。

  「去年9月,由於請不到廚師,只好自己落手落腳做埋廚師。好彩我還有點天分,在那幾個月睇着師傅,邊做邊學,逐款餸逐款餸地學,終於學會了掌廚。」帶點驕傲的陳說道。

  身為店東,陳宇志每日8點半開舖,到晚上9時收舖,做足十多個小時。「40多款餸菜,全是我即炒即賣的,炒出來的餸菜,時間稍長或賣相唔好,便要倒掉再補充,所以全日要不停地炒。」

  當中最受歡迎的幾款菜式,如魚香茄子、椒鹽豬扒、涼瓜、辣子雞及生炒骨等,每日要炒七、八輪。

  「中午最忙,客人以附近寫字樓工作的上班族居多,午飯時間多人到要排隊。傍晚除了買淨餸回家加菜的公公婆婆外,亦有很多街坊,一直忙到8點半才打烊。」

  早前疫情無堂食,陳宇志的「兩餸」飯店分外忙碌,每日要煮近200斤米,賣約700個飯盒。恢復堂食後,現在日賣約600個飯盒,但同樣忙得不可開交,「因為要保持餸菜新鮮,就要分多幾次炒,才會有回頭客。」陳宇志說道。

  街坊讚賞就是拚搏動力

  由於飯店走的是薄利多銷的平民路線,生意雖然忙個不停,但陳宇志卻自嘲比打工好不了多少,「扣除舖租、水電、食材、員工薪酬和勞保,真是所賺不多。」

  「自己做老闆,什麼都要親力親為,千頭萬緒,什麼都要諗,什麼都要做,開業至今,瘦足20多磅。」陳感慨道。

  「不過,最開心的是,有街坊同我講我炒的餸仲好味過之前的師傅,令我好有成就感。」

  經過一年多的打拚,陳宇志悟出了在疫下薄利多銷的商機,計劃以增開食店來增加利潤。

  「有咁多回頭客同街坊支持,我會繼續不停地做落去,除了養家活兒外,還可以益下街坊,讓大家受惠。」陳說道。

  採訪當日是下午雖然是淡市時段,但在近兩個小時裏,幫襯的街坊仍絡繹不絕。

  記者黃昏離開該店,街角的店舖正播着鏗鏘悠揚的閩南語歌:《愛拚才會贏》,激昂的歌聲在嘈雜的鬧市分外醒神。獅子山下,即使是普通市民,只要肯捱、肯做、敢拚,加上靈活的頭腦,就定有出頭天,為自己,為香港,愛拚才會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