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有立法會議員建議壓縮地基建造時間,由房署同時負責土地平整及建屋,可節省時間加快建屋量。
房委會最新數字顯示,2021/22年度的公營房屋實質建屋量近二萬六千伙,創近三年新高,其中租住公屋有近二萬二千伙,更創下近17年來最高水平。
不過,有房委會委員估算,落成量增加或因疫情令單位集中在上年度落成,但本年度落成量料將回落至一萬多伙,形容政府建屋仍須「追落後」。民建聯質疑目前興建公營房屋需時五年太長,建議壓縮地基建造時間,由房屋署同時負責土地平整及建屋工作,以節省時間。\大公報記者 邵穎
房委會公布最新公營房屋實質建屋量,2021/22年度達到25814伙,較上一年度多逾一倍,亦是最近三年以來最高。其中出租公屋佔21764伙,較之前一年多1.5萬伙,是2004/05年度後最高。惟資助出售單位方面,居屋及綠置居等資助出售房屋有4050個,較對上一個年度減少950伙,即少約19%。身兼房委會委員的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相信,疫情爆發令部分項目出現延誤,待疫情緩和,單位便集中在去年落成,但預計本年度數字將回落至一萬多個,未來數年落成量都維持在1.3萬至1.4萬個。
建公屋需時竟較25年前長
翻查資料,2019/20及2020/21年度實質建屋量都追不上目標,尚欠近7000個。不過現屆政府五年任期,整體建屋量較上屆政府稍多逾6000個。招國偉指出,政府2014年起每年公布「長策」目標後,公屋落成量從未達標,目前仍屬於追落後局面,長遠須考慮壓縮改劃土地、諮詢及環評等程序,加快建屋時間。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房委會以組裝合成建築法項目、設計及建造採購模式等方法,加快興建公營房屋的措施。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和陳學鋒會後表示,現時興建公營房屋需時48至60個月,對此感到失望,期望候任特首李家超所提出的「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及「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能在成立100日後向公眾交代工作成果,包括如何達至三年上樓、如何減建築工程時間等。
劉國勳表示,根據1997年4月立法會一份房屋單位供應報告,當時政府由地基到完成興建約40層高的上蓋建築需時37個月;原本期望政府引入「組裝合成」等方法可以加快興建公營房屋,但政府日前的回覆指出,現時興建公屋需時48至60個月,竟較25年前的進度足足長約一年甚至更多時間。
陳學鋒指出,組裝合成只能節省兩個月執修工程時間,並無壓縮整體建造時間,質疑成本較傳統建築高。他建議壓縮地基建造的時間,由房屋署同時負責土地平整及建屋工作,節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