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河受到藥物污染兼發臭,原因何在?環保署回覆《大公報》表示,政府早年實施「吐露港排放水輸出計劃」,現每年約有1.4億立方米污水經污水廠處理後排入啟德河。當局表示,本港污水處理廠使用的技術已可有效除去污染物,包括殘餘的藥物和抗生素,因而對水體及生態環境不會構成影響。不過,環保署並無說明河流惡臭的原因。
正更換老舊污水設施
啟德河水質近年有顯著改善,由2000年「惡劣」或「普通」,改善至2020年的「普通」或「良好」評級。
大公報記者查閱渠務署資料顯示,大埔污水處理廠和沙田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生物處理)依據環保署給予的污水處理指標僅有「生化需氧量」、「總懸浮固體」、「氨氮」、「總氮」、「大腸桿菌」等五項,並沒有抗生素、重金屬等的檢測指標。
環保署表示,曾與學界於2020年展開研究調查,包括啟德河在內的本港水環境中26種常用抗生素的環境水平,結果顯示近期的中位水平均低於「預測無影響濃度」(PNEC)。環保署並指出本港污水處理廠使用的技術已可有效除去污染物,包括殘餘的藥物和抗生素,排放到環境水體的藥物和抗生素含量已大減,排放水內的微量殘留抗生素對水體及生態環境不會構成影響。
環保署強調,為持續改善啟德河的水質,政府正沿河建造及提升旱季截流設備以堵截受污染的雨水及地面徑流,並正更換老舊的污水設施等,以減少排進啟德河的污染物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