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調查報告/驗出藥物種類全球最多

時間:2022-04-28 04:23:37來源:大公报

  香港城市大學團隊與英國約克大學在今年2月中旬,對全球137個國家、地區258條河流進行藥物污染監測研究,報告顯示,啟德河在污染排行中排第29位,驗出的藥物多達34種,包括抗生素、糖尿病藥、止痛藥等,是藥物種類最多的河流。單計抗生素,就驗出6種不同,是全球第20位抗生素污染濃度最高,當中的抗生素環丙沙星和克拉黴素濃度超標分別1.3倍和5.5倍,其中一種糖尿病藥含雌性激素,可令河中的雄性魚生雌性器官。

  專家懷疑污水未完全分解過濾

  參與該項研究的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及化學系講座教授兼署理系主任梁美儀向大公報記者表示,藥物污染河水後,會對生態造成潛在風險。以抗生素為例,一旦超越安全值,便會對環境生態造成高風險,增加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促使超級惡菌誕生。

  梁美儀表示,2019年全球有500萬人死於抗藥性的細菌,世界衞生組織估計到2050年,死亡人數會增加一倍,即1000萬人會死於這些超級惡菌。香港如再不重視及下決心改善,將有更多人死於惡菌,污水廠排出的量愈大,風險愈高。

  他又推斷,啟德河的藥物污染,可能涉及以下因素:本港人口數量大,人均年齡高,用藥量大,但藥物未能完全被人體吸收而排出體外;又或是市民將過期的藥物棄置於廁所等,而相關的污水處理廠又未能分解處理、過濾這些藥物,間接令啟德河成為各種藥物的抗生素河。不過,市民毋須太恐慌,啟德河排出的「污水」經避風塘流入維港後,會得到稀釋,且維港水流較快,隨着潮漲,可以很快將「污水」帶走。

  要處理污染就要對污染源頭對症下藥,梁認為,應將高風險的藥物納入醫生處方藥,教導市民正確棄置藥物,減少濫用藥物。提升污水處理廠的分級處理能力,改善對藥物的系統處理技術,以減少污染。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