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為流產胎兒「善終」 愛心女士獲表彰

時間:2022-01-16 04:24:30來源:大公报

  「暗處有光.全賴有你」!「香港人道年獎2021」得獎名單昨日揭曉,八位滿懷愛心人士分別獲得「香港人道年獎」及「香港人道新力量獎」,他們來自多個界別,以不同方式無私地扶助弱勢社群,不求回報、默默服務他人。其中一位得獎者是「小BB安息關注組」的創始人謝美兒,她爭取多年流產胎埋置及火化設施,終於得到社會和政府的認同,昨日接過獎項後,她直言「過程一點也不容易,幸好沿途得到各界的支持」。\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

  「香港人道年獎2021」昨日舉行頒獎禮,得獎人士包括無國界醫生陳詩瓏,香港紅十字會境外志願人道工作義工、急症科醫生洪磯正,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體育老師梁國成,「小BB安息關注組」創辦人謝美兒,眼科醫生任卓昇。另外香港人道新力量2021得獎者是「同行鳥」創辦人陳偉文及香港紅十字會制服團隊義務領袖何慧傑。

  其中一名得獎者謝美兒一直專注於輔導和教育工作。2017年,她看到有父母因不能領回未滿24周的流產胎兒而情緒崩潰的新聞,經歷過同樣傷痛的她深受觸動,於是決心要突破這個困局。

  「佢係有血有肉嘅生命」

  一直以來,香港都沿用舊有的慣例,會將未滿24周的流產胎兒當作「醫療廢物」處理。「我希望喚醒社會各界對生命的尊重,流產胎並不是『醫療廢物』,佢係有血有肉嘅生命」,謝美兒在4年前成立了「小BB安息關注組」,倡議政府重新審視流產胎的處理。她直言,這過程一點都不容易,「幸好沿途得到各界的支持」。

  經過鍥而不捨的努力,她最終獲得社會和政府認同,首個位於粉嶺和合石的安放流產胎設施「永愛園」於2019年落成,亦隨着流產胎火化設施快將落成,香港將不會再有流產胎兒被送到堆填區。謝美兒說:「小生命未能夠到這個世界,好多父母都會怪責自己,這些設施的落成可以幫助父母疏導情緒,跟小BB道別後,能重新出發。」

  另一位得獎者李衍蒨是一名法醫人類學家,她是香港極少數人,甚至是唯一一位女性從事這項工作。「我的工作就是要接觸死亡,運用我的專業跟亡者溝通。」李衍蒨認為,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每個人都要受到尊重。「法醫人類學」簡單來說就是「讓骨頭說話」,透過鑒定人體遺骸的殘餘部分,例如骨頭、牙齒中的線索,辨識到死者的年齡、身高、性別和種族的資料,並還原遇難者死前的經歷。

  「讓身處黑暗的人帶來希望」

  為協助被埋在地下的骨頭重見天日,她曾經去過東帝汶、波蘭、塞浦路斯等地方,協助處理無人認領或埋在亂葬崗的骸骨。他們會嘗試透過骸骨辨別死者的身份和了解死前的經歷。她希望,帶領已經終結的生命,找到回家的路,安慰在生者失落的心靈。

  香港紅十字會副主席曾韻雯女士於典禮上讚揚各得獎人無私付出,為人道工作出一分力,「感謝八位得獎人抱着在乎身邊每個人的精神,在城市中的不同角落、為被遺忘的一群伸出援手,讓身處黑暗中的人帶來希望。」她又期望得獎人的故事能感染更多人參與人道工作,只要每人都願意多行一步,人道工作就會不斷向前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