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秋傷別離系列①/子女移民長者愁 月圓人缺淚崩流

時間:2021-09-21 04:29:31來源:大公报

  圖:李婆婆獨自守着大澳的小店,談起女兒一家在中秋前離港移民,忍不住傷心落淚。

  水鄉大澳的吉慶街掛滿燈籠,年屆七旬李婆婆孑然一身,留守小店內,望着大堆新舊照片,相中家人卻遠在他鄉。月初,女兒舉家移民,老人家難忍離別悲痛,不敢到機場送行。

  張伯伯的女兒同樣在節前舉家移民,他不但幫忙打點行李,還含淚到機場說一聲Goodbye。

  中秋前夕別至親,「留守長者」淚漣漣!\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黃山(文、圖)

  前年黑暴爆發後,打開了新一波港人移民潮。不少長者忽然與至親別離,既擔心兒孫能否適應異鄉生活,又擔心自己無人照顧,有人因此患上抑鬱病。有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學家指出,近期每十宗情緒受困的個案中,就有兩宗因移民潮引發,病人更遍及各年齡層。部分留港的家人忽然要獨力照顧兩老,導致兄弟姊妹決裂;也有夫婦為移民的事爭拗,長期冷戰。這個中秋節,月圓人缺的故事,似乎特別多。 

  李婆婆在大澳住了40多年,祖籍台山,現年70歲,自嫁到大澳人家後,就以那裏為家。她在吉慶街開店賣衫,辛勞40年,帶大一對子女,長子和女兒各自家立室後,出市區工作和生活。數年前,李婆婆的丈夫去世,留下婆婆獨自守着前舖後居的小店。然而每逢過節,子女都會帶着孫兒回來大澳,一家人樂敘天倫。

  李婆婆的女兒和女婿都是視光師,在上環開眼鏡店,兩人育有兩個聰穎乖巧男孩,分別八歲和十歲,還在讀小學,不折不扣的小康家庭。去年疫下停課,女兒還帶了兩個小孩搬回大澳,陪李婆婆一起住,三代人樂也融融。早前李婆婆有病痛,兩個懂事聽話的孫兒,經常陪外婆出荃灣和葵涌,睇牙醫又做物理治療。

  上月,大澳吉慶街頭掛滿中秋燈籠,中秋氣氛濃烈,但李婆婆一家今年卻難人月兩團圓。李婆婆說:「女兒之前都提過要移民,但我年老,唔肯同行,結果冇走到。但今次女兒話為咗兩個仔仔,非移民不可!」

  這一次,女兒亦有叫李婆婆一齊去,但老人家難捨鄉情,再次斷然拒絕,「我鍾意大澳,呢度空氣又好,又有屋住,去到嗰邊又唔識英文,又要重頭來過,一定唔習慣,我梗係唔過去啦!」

  女兒離開前,約好兄長與李婆婆到影樓,拍攝三代同堂全家福。臨走前一周,女兒和兩名外孫再返大澳,提前陪老人家做節賞花燈,婆孫三代在燈海下合影道別。

  本月九日,李婆婆的女兒一家四口赴英,婆婆不敢到機場送別,「我驚傷心流眼淚,唔敢到機場送佢哋」。

  李婆婆店內的貨架,擺滿一幅幅新舊照片,全是她在大澳的回憶。佳節當前,望着花燈下三代同堂的歡笑合照,李婆婆一臉哀愁。今年中秋,店內少了外孫手繪的燈籠,即使兒子回來陪伴過節,但月亮再圓,老人家總覺得不圓滿。

  年近八旬的潘婆婆同樣住在大澳,去年中她得知女兒要移民英國的一刻,嚇得魂不守舍,更暈倒街頭。

  潘婆婆的女兒和女婿任職文員,無力置業,婚後與家姑等五人,同住於不足400方呎的單位,說不夠地方住,要移民後才敢生BB。上個月,女兒終於移民到英國,為免成為女兒的負擔,潘婆婆也拒絕同行。如今,潘婆婆只跟女兒贈送的花貓一起生活。

  上星期日傍晚,大澳亮起花燈,溫馨滿瀉,情侶卿卿我我地「打卡」,也有一家大小自拍親子照。那一夜,李婆婆的小店隱藏在吉慶街的熱鬧中,不禁讓人更覺淒涼。

  我鍾意大澳,呢度空氣又好,又有屋住,去到嗰邊又唔識英文,又要重頭來過,一定唔習慣,我梗係唔過去啦!

  佢哋一家四口去英國,我驚傷心流眼淚,唔敢到機場送佢哋。

  後記:

  記者上周到大澳採訪時,花燈掛滿街,璀璨又繽紛。但因太多遊人慕名而至賞燈,迫爆水鄉,主辦單位日前決定「熄燈」。記者這一輯報道,記下受訪婆婆的故事,也意外留下「水鄉花燈節」的光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