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疫下血庫告急 紅會籲年輕人捐血

時間:2021-06-14 04:23:39來源:大公報

  圖:Carrie一家四口與梁雅詩醫生(後排左起)、陳敏暄醫生、區樂詩醫生及李卓廣醫生合照。\ 大公報記者方學明攝

  【大公報訊】記者方學明報道:今天是「世界捐血者日」,今年口號是「捐血讓世界繼續跳動」,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香港捐血人次減少,血庫存量長期緊張,首次捐血、16歲捐血者的減幅最為明顯。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表示,學校在疫下停課,流動捐血服務無法在校園舉行,呼籲年輕人自行往捐血站捐血,幫助血庫存量提升,拯救生命。

  無法校內辦捐血活動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行政及醫務總監李卓廣表示,去年有121740人捐血,成功捐出204808單位的血液,製成了420293單位的血製品作臨床輸血治療之用,為無數危急病友及其家人帶來希望與祝福。

  不過,若與疫情前比較,該中心血液收集及招募部主管梁雅詩稱,去年捐血人次按年下跌約10%,當中以首次捐血及16歲捐血者的跌幅最明顯。

  「無好具體數字提供,但跌幅係明顯。16歲捐血者過去主要參加學校捐血活動,但過去一年,大部分學校被迫停課,流動捐血服務無辦法到學校舉行活動,影響年輕人捐血數量。」她呼籲年輕人直接到捐血站捐血,「血庫存量已經見頂,只能供應三至五天用量,所以亟需要年輕人踴躍捐血。」

  至於今年首六個月捐血情況,梁雅詩稱,中心於今年初多次呼籲捐血,故捐血情況尚算理想,惟日前社區爆發變種病毒個案後,捐血人數又再急跌。

  本身已恆常捐血19次的伊利沙伯醫院婦產科醫生陳敏暄表示,婦女生產過程大量出血,需輸血情況普遍,較常見的是胎盤前置、孖胎生產及有子宮肌瘤症狀等。以胎盤前置為例,一般分四期,其中一及二期出血風險較低,三及四期的出血風險則高,曾有產婦輸血量達七公升,相當於一名成年人換兩次血。大部分患者輸血量在1.5公升左右。

  瑪麗醫院腫瘤科醫生區樂詩自16歲開始捐血,至今恆常捐血26次,是今年3633名獲表揚捐血累積達25次的熱心捐血者之一。她說很多抗癌患者需要血製品治療,主要需要紅血球,也有需要輸入血小板。

  區續稱,正常人的血色素應在單位11至13之間,當指數在7至10之間,會有頭暈、心跳加速等情況,她曾遇到一名乳癌患者,其指數低至只有2.7,結果需輸入五袋血液。她呼籲市民踴躍捐血,因為每一包血液都可能拯救一個生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