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直銷菜檔承包農場所有蔬果,有時貨量太多,甚至會將蔬果放置行人路上出售。
香港直銷菜檔愈開愈多,價格便宜,市民當然買得開心,但又能否食得安心?有市民擔心平價菜有食品安全隱患,而事實上直銷菜不經批發市場而直接銷售,在抽檢方面少了一層檢測和監管。有議員認為,政府應加強抽檢直銷菜,並建議成立全新的副食品批發市場來統一驗測蔬菜,加強保障食安。
目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會從進口、批發及零售三個層面抽取食物樣本進行測試,但政府卻沒規定進口供菜單位一定要經香港批發市場才可銷售至零售層面。換言之,一般經批發市場的蔬菜是要抽查檢驗,測檢農藥和重金屬等有沒有超標,但直銷菜不經批發市場,少了一次抽檢。
菜販呼籲把關多下功夫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表示,多年來政府抽查和監管不足為人詬病。「經批發市場或菜統處的蔬菜,每個農場和每箱菜都會抽大約一斤菜進行檢測;但直銷菜卻只有在文錦渡作抽檢,而且更是隨機形式抽檢,有可能造成不公平及檢測漏洞。」有荃灣菜販向大公報記者表示,文錦渡檢驗有待改善,輸港菜雖然難以每車每箱菜都作檢測,但也要防止只看一下農場證書便放行,在把關上可以再多做功夫。「文錦渡晚上十點收關,唔知點解,每晚九時半大批運菜車才來到文錦渡等過關,趕收工又大排長龍下,你估會唔會影響抽查效果?」
何俊賢建議,香港可成立全新的、統一的副食品批發市場,任何來源地的蔬菜、冰鮮雞等都可作統一檢驗,又或作統一銷售,屆時零售商或食肆可以在同一地方選購食材,資訊公開公平。長遠發展下來,更可融入其他元素,例如本地遊,仿效日本築地,成為旅遊景點,或可因此帶來其他經濟效益。
他補充,如果在副食品批發市場作統一檢驗,或有可能會令菜價上升。但他相信,只要愈多菜商參與,檢驗成本便會愈平,又或者可向政府要求一些補貼。「為了食得安心,市民應該不會介意每斤菜貴五毫?點都是利多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