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環保視野/港深科學家攜手保育紅樹林

時間:2021-01-04 04:23:38來源:大公報

  圖:香港米埔這片曾保護了1.5萬居民的紅樹林,與深圳福田的紅樹林濕地同屬一個生態體系,互相影響。

  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位於米埔附近的錦綉花園居民,幸有紅樹林遮擋,才免去水浸之災。紅樹林專家譚鳳儀教授表示,這片曾保護了1.5萬居民的紅樹林與深圳福田的紅樹林濕地,同屬一個生態體系,互相影響。港深兩地科學家成立了「福田─城大紅樹林研發中心」,疫下仍通過網絡保持合作。

  譚教授說,有機有毒的污染物,竟能被紅樹林生態系統分解為無機無毒的物質,她正與內地學者一起研究相關數據。「內地較本港有更多的人力、財力和實踐機會開展紅樹林研究,我支持香港學者去內地看看,開開眼界,帶着多元的視角和知識投入科研工作。」

  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

  譚鳳儀現為香港公開大學環境科學與保護科學技術學院講座教授,從事紅樹林研究已有近三十年。過往譚教授一兩個月就會去一次內地,疫下不得不坐在辦公室,與來自深圳大學、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大學的科學家進行視像交流。

  譚教授透露,現時兩地合作研究項目之一是探討「有機有毒的污染物被紅樹林生態系統分解為無機無毒的物質」的奧秘。「有機有毒的污染物」包括能使人體致癌的多環芳香烴,該項目已研究近二十年,她的團隊在實驗室模擬這種生態環境,進行觀察和分析。

  疫下兩地線上全方位溝通

  譚教授介紹,實驗室中設有裝着有機有毒污染物的調節箱,調節箱安置在紅樹上。「我們將有機有毒污染物放入去,看下該污染物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並觀察紅樹中有什麼微生物、植物對該污染物又有什麼反應等。」她說,團隊也會試着改變一些環境因素,觀察污染物如何降解,例如會添加一些養殖用過的廢水,以提高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內地的合作夥伴則會在內地採集樣本,然後在「福田─城大紅樹林研發中心」,又或在深圳大學開展分析工作。「現在兩地在線上全方位溝通,包括打電話、視像、微信、電郵等,進度會比線下溝通慢,但合作精神沒有減退。」

  「這一行不缺錢,缺人才!」

  保育紅樹林之路,又長又多障礙!譚教授認為疫情只是暫時的障礙,始終會過去;但人才缺失,才是對保護研究的長期阻礙。「政府已投入不少資金在保育工作上,這一行不算缺錢,缺的是人!」

  譚教授表示,保護生態這條路「要做到驚天動地好不容易」,不像現在做醫學、研發疫苗較容易被社會關注。「在大學校園,雖然做紅樹林研究同做醫學研究的人工待遇差不多,都是按級別來給,但好多年輕人寧願坐在有冷氣的研究室,也不願意去野外風吹日曬。」譚教授說,這也是她喜歡與內地開展合作的原因之一。

  「在本港,你可能最多找到幾個或者十幾個同事對紅樹林有興趣,但內地做紅樹林研究的有數百人,研究單位和學校都有好多!」譚教授續說,內地的樣地多,香港只有米埔、尖鼻咀和西貢有紅樹林樣地,而內地從浙江省到海南島都有紅樹林的分布,各處樣地的生態也不同,結合研究可對紅樹林認識更全面。「內地科學家都願意同我們合作,他們認為香港學者更有國際視野,可以互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