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大灣區教育合作 系列②/港生新機遇 灣區升學闖新天

時間:2020-12-02 04:23:35來源:大公報

  圖:港青陳沅彤是中山大學大四生,正備考內地高校的研究生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愈來愈多香港年輕人到內地升學和發展。有在廣州讀大學的港生希望,特區政府對內地畢業港生加強就業支援。也有為內地港生提供服務的智庫負責人表示,像西醫、法律這樣的專業,因執業要求不同,兩地仍存在認可壁壘,有待「打通」。該名負責人建議特區政府為內地港生提供更多資訊,恆常提供升學和就業支援。\大公報記者 黎慧怡

  畢業於廣州暨南大學、現時在內地工作的港青袁卓鵬是第一屆香港中學文憑試考生,他憶述,當年本港大學學位競爭激烈,且有感內地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遂參加「免試招生」到內地升學。當時他目睹國家愈來愈強大,舉辦奧運會、大閱兵等活動,廣州和深圳也愈來愈繁榮和現代化,各種科學技術都有突破,對內地發展充滿信心。「不去認真體會內地的生活,在香港就變成井底之蛙。」

  從小在香港長大的陳沅彤現時是廣州中山大學法學院大四學生,她中學畢業於傳統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經獨立招生升讀中山大學。

  沅彤猶記得讀高中時與父母同遊上海的經歷,讓她改變了對內地的印象,「當時香港完全未有手機支付,但在上海的朋友們直接用手機就能訂車付款,完全沒想到內地已經進步得這麼厲害。」

  內地升學人數創新高

  近年愈來愈多港生和卓鵬、沅彤一樣,選擇到內地升學。根據國家教育部資料,截至今年七月,共有約16200名港生在內地高等院校就讀,其中近8000人身處廣東地區,今年本港整體內地升學報名人數高達10778人,創近年新高。「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何建宗表示,內地港生可以說是增長中的新青年群體,未來會成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橋樑。

  然而他亦指出,大灣區雖然近在咫尺,有些同學心理距離仍非常遙遠,「畢竟上兩代人熱衷到英美國家讀書」。他認為內地升學應該常態化,需要更多元化的資訊,去化解部分人因固有印象造成的心理障礙。

  何建宗指出,政府過往支持很多的NGO做青年工作,既然有內地升學政策,就應有相關配套,應更加重視包括諮詢、輔導、就業等服務,幫年輕人融入香港社會和大灣區。

  冀政府提供更多資訊

  陳沅彤亦表示,香港政府現時雖有專門對內地畢業港生的就業幫助,惟招聘信息和網絡渠道仍不充足,她認為政府應主導提供更多相關資訊。

  另外,在專業和社會認受度上,兩地仍存在認可壁壘。何建宗舉例,如西醫和法律,兩地的執業要求不同,畢業後難以回流在港找到合適工作。他認為特區政府應作長遠考慮,打破這些專業認證上的壁壘,讓青年有多一個選擇。

  就港生升學資訊匱乏,何建宗說,「一國兩制青年論壇」近日推出「港生內地升學網」。該網站綜合整理內地大學的綜合排名、學科排名及近三年收生大數據,為本港學生提供「一站式」查閱。該機構在廣州大學城設立辦事處,在今年年初亦設立支援中心「內地港澳青年學生之家」,為內地港生提供升學、在學和就業等資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