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大研新採電裝置 提升智能錶續航力

時間:2020-10-29 04:23:41來源:大公報

  圖:中大工程學院團隊用10年時間開發高效電力採集裝置,解決智能手表和手環續航力不足問題。左起蔡明京博士、廖維新教授

  【大公報訊】記者韓玉瓊報道: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團隊用10年時間,開發高效電力採集裝置,用磁性升頻器使用電磁傳動,解決智能手表和手環續航力不足問題。新裝置估計每充電十數秒,就能用半小時,其設計的磁性升頻器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如果能大量生產,成本可再降低。團隊正與外國公司及內地公司洽談合作,希望將商品產業化。

  透過人體動能提供電力

  這項創新成果獲國際獎項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適應結構與材料系統獎」(Adaptive Structures and Material Systems Award)嘉許。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主任廖維新表示,透過收集人體動能為手表提供電力不是新事,他們利用振盪器和微電機把動能轉換成電能,但只夠傳統手表用,無法滿足智能手表的電力需求。而這套新的高功率人體動能電力採集的裝置,利用電磁組件取代機械齒輪結構,解決此一關鍵問題。

  廖維新教授及其團隊在該裝置非常有限的空間內,加入捕捉器、升頻器,以及發電機組,並採用同軸布置,令裝置結構高度緊密,減少能量耗損。磁性升頻器使用電磁傳動,避免了因機械摩擦導致的能量損失,減少物理耗損。

  團隊成員蔡明京表示:「肢體擺動頻率低,令動能採集效率不足。新研發的裝置使用磁性升頻器,可加大動作捕捉器的旋轉頻率,使電力採集系統能更有效地將人體動能轉換為電能,並提高輸出功率。新裝置產生的電力是同類產品或研究的10倍。」

  廖維新稱,未來發展方向是改善裝置性能,優化產品,將商品產業化,盡快推出市場。

  被問及會否應用於智能電話,他稱電話用電量大,暫時用不到此裝置。他說有留意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有想過將商品產業化其中一個環節,與深圳等地合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