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醫健事/新磁振顯影劑 助診斷腦退化症

時間:2020-10-28 04:23:42來源:大公報

  圖:浸大研發新的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除有助診斷阿茲海默症,亦兼具治療潛力。左起浸大化學系研究助理王學麗、黃文成教授、李紅榮教授

  現時世界已有約5000萬人患有認知障礙,其中佔比六至七成的阿茲海默症卻始終缺乏早期檢測、診斷與治療的方法。浸大化學系研發了一種嶄新的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有助診斷阿茲海默症,並兼具治療潛力。\大公報記者 常彧璠

  阿茲海默症即俗稱的「腦退化症」,患者會出現失憶、思維混亂等問題,且全球患者不斷增加,對社會經濟亦造成極大負擔。據統計,2018年全球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相關費用已達一兆美元。但這種破壞性極大的疾病至今無單一確診方法,現時只能通過症狀做出預判,再通過一些測試以排除其他類似症狀疾病。阿茲海默症無根治方法,現存藥物只可紓緩部分症狀。

  阿茲海默症的特徵之一是腦內異常地積聚「β-澱粉樣蛋白」斑塊,但現時未有可用的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使其能夠顯示成相,因此無法於早期進行識別並確診。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化學系研究團隊利用一種常用作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的化學物質、含有金屬「釓」的納米顆粒,附帶了熒光花青素染料的矽塗層,可滲透細胞膜和穿越血腦屏障與斑塊結合。

  不傷神經 兼具治療潛力

  浸大化學系黃文成教授介紹,小鼠實驗顯示,新型顯影劑遇到斑塊後,可大大增強其熒光特性,使小鼠腦內「β-澱粉樣蛋白」積聚的大小和數量於磁力共振掃描影像中變得更為清晰可見。不僅如此,新型顯影劑中所使用的花青素燃料是一種無毒的有機化合物,使得改納米顆粒具生物相容性與穩定性,不會對神經造成傷害,並可快速經肝、腎臟排出體外。

  浸大化學系李紅榮教授指出,研究結果顯示,該發明於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和恆常普查方面皆有很大潛力,不僅可協助監察病情的發展,亦可評估潛在藥物的療效;如能成功研發針對阿茲海默症的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並投入臨床應用,便能夠為該病症進行大規模普查,讓患者盡早接受診斷和治療,除提供更佳的臨床護理,亦可減輕公共醫療的負擔。

  她續稱,實驗中亦發現該納米顆粒能有效抑制「β-澱粉樣蛋白」的積聚過程及神經毒性,極具治療潛力,日後將成為團隊另一個研究方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