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限聚」見效 不讓慈雲山成「愁雲山」

時間:2020-08-03 04:23:23來源:大公報

  第三波疫潮爆發,慈雲山慘成重災區,區外人都敬而遠之,究竟區內現時是否處處病毒?大公報記者為了探查真相,日前戴上醫護手套,模擬市民觸摸區內各種公共設施及物件,收集環境樣本交與檢測中心化驗,結果證實全部樣本都沒有新冠肺炎病毒。

  對於這個看似反常的結果,有傳染病專家分析,其實是區內爆疫後密密消毒清潔,加上「加辣限聚令」及「口罩令」等措施下,少了人出街,令環境感染風險大大降低。不過他提醒市民,這也說明人與人接觸和飛沫傳播是主要的播毒途徑,口罩一定要繼續戴,更不能聚集。近日源頭不明的個案爆不停,市民絕不能掉以輕心,別讓慈雲山變「愁雲山」。\大公報記者 馮錫雄(文) 攝影組(圖)

  第三波疫潮爆發以來,慈雲山變成市民眼中的「疫區」,截至昨日(2日),區內累積超過224宗確診個案,居民出入擔驚受怕,坦言感覺被朋友「標籤」,區外人盡可能不會踏足慈雲山,避免沾上病毒。為拆解社區播毒疑團,記者在7月22日到慈雲山多個地方,抽取環境樣本實測,了解真相。

  五項均為街坊常做舉動

  記者進行了五項實驗,每個項目也更換一個醫護手套,首先在慈雲山中心內,觸摸扶手電梯和升降機按鈕,然後到港泰護老中心所在大廈的外圍,接觸周邊大廈入口的門柄和附近的樓梯扶手。慈雲山區內食肆林立,但受疫情所累,生意一落千丈,記者在多間食店揭餐牌、摸餐桌、拿牙籤筒,每一個動作,也是街坊經常會做的舉動。

  慈雲山位處山上,居民出入該區,一般會乘搭短途車,再轉乘港鐵或巴士。記者到鄰近的鑽石山港鐵站,模擬市民搭交通工具時,觸摸電梯和列車扶手,讓手套沾染環境樣本。

  近日城中熱話是「銀紙播毒」,有人甚至在網上教人「洗錢」。記者從的士司機手上,取得幾張找贖得回的紙幣,連同慈雲山區內樣本,以「實時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one-step real time RT-qPCR)」方法,交與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STC)化驗,化驗的試劑技術,符合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及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的安全指引。

  經過一個星期,報告證實五個樣本均沒有檢驗出新冠肺炎病毒,測試結果令記者也吃驚。

  「結果並不意外,因為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染途徑,始終是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和飛沫!」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解釋,雖然新冠病毒可以依附在物件上存活數天,理論上雙手碰到後,再觸摸眼、鼻、口,有機會受感染,但除非在密蔽的空間內,否則相對人與人的接觸,風險仍然很低。不過,本港確診個案,仍然日日破百,部分源頭不明,他呼籲市民減少去人多聚集的地方,在公共場合必須戴口罩。

  議員:反映清潔有效防疫

  「最危險的地方,原來最安全!」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認為,檢測結果令人鼓舞,反映區內防疫清潔工作做得不錯,但本港繼續有源頭不明個案,感染群組分布多區,市民仍不能掉以輕心。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成員柯創盛認為,環境檢測未見病毒是好消息,但疫情仍然嚴峻,要慎防病毒經人群聚集繼續散播,限聚令仍然必須繼續維持,早前反對派議員舉辦所謂「初選」,亂港分子發起違法聚集,也跟抗疫背道而馳,呼籲他們放下政治分歧,同心抗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