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英撤離殖民地 慣埋計時彈

時間:2020-06-15 04:24:08來源:大公報

  1997年香港回歸,英國政府用七年時間將政治部改組換血,展開撤離的「棄船計劃」。1990年前政治部分為行政、支援及行動三大部門,轄下再分A至H共八個小組,負責內部保安、保護特工、政治審查、由政府部門、工會、社團、街坊會、學校到社會各階層組織的調查、反間諜及蒐集情報等。

  91年政治部的A至H組八個小組編制改為S組及B組兩大組別。前政治部特工王Sir憶述負責行政及支援的A、B、C、G組改為G1、G2、G3,主要負責審查工作,而原有做情報評估的C組剔除政治部,改納入警隊,不再涉及國安工作。而最敏感的行動部D、E、F、H組改組為S組,主要對外國特工、本地間諜、政治組織、壓力團體及反恐怖活動進行偵查及監控。

  王Sir強調改組後的S及G組的政治組人員是重新招聘,亦規定每四年便要調離政治部,以免在91年至93年改組的緩衝期間,新的政治部人員認識舊政治部人,如此逐步換血,到95年政治部解散時的最後一批「新仔」,已不認識舊有政治部人員。王Sir說這個撤離計劃叫「棄船行動」,由最後一名政治部處長方普負責。港英政治部高峰期有3000人,由「棄船行動」開始到95年政治部解散,只餘下約1000名S組及G組人員納入警隊的保安科,工作範圍已不再涉及國安。

  英國老奸巨猾,政治部撤離的手法與1947年撤離印度的手段一樣,沒有將安全情報資源移交給印度,使後來的印度陷入長期分裂危機。香港回歸後在維護國安方面的「真空」狀態,也是英國埋下的「計時炸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