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點擊香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給香港的利好消息\屠海鳴

時間:2019-12-13 04:25:24來源:大公報

  由於中國內地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每年12月份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備受國內外關注。昨天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實現明年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會議確定,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要抓好六個重點。

  仔細梳理明年經濟工作的六個重點,有不少亮點,有些與香港經濟關聯度很高,對香港釋放出諸多利好消息,值得香港各界關注和研究。

  有利於香港經濟轉型

  會議指出,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區域政策和空間布局,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

  這裏的表述值得關注:在「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的前面,用了「加快」一詞; 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放在「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的概念下闡述。

  今年2月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突出了香港「主場」「主角」定位。「加快落實」意味着針對大灣區的許多利好政策將會在明年落地,香港將是最大受益者。再從長遠來看,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來定位,意味着針對大灣區的政策將是長期、連續、穩定的,有助於該區域長遠發展。

  這些政策因素對於香港經濟轉型極為有利。香港經濟的短板,是過分依賴房地產業。下一步,香港經濟轉型的希望在創新科技上。港深兩地在落馬洲河套地區的合作,就是一塊很好的「試驗田」。

  粵港澳大灣區推進得愈快、愈深入,愈有利於香港經濟轉型升級。會議對大灣區建設的重點關注,對香港經濟是利好消息。

  有利於香港改善貿易結構

  會議指出,推動對外貿易穩中提質,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

  這一提法當然是有針對性的。之所以要「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是因為以往中美貿易的比重太大。中國內地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是美國,中美貿易佔總貿易額19%。中國內地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是香港,佔總貿易額的14%。而這「14%」大部分是「中國內地─中國香港─美國」,實際上也屬於中美貿易的一部分。

  中美貿易份額太大,使得風險和隱患太大。由美國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令中國內地企業深受其害,香港是獨立關稅區,暫時還沒有大規模波及,但美國前不久出台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將「民主人權」與貿易掛鈎,這意味着「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的威脅已經存在。在對美貿易問題上,香港和內地其實是捆綁在一起的。

  這次會議提出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有利於香港降低對美貿易比重,提升對歐洲、日韓、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比重,降低美國「卡脖子」帶來的風險。

  有利於香港做強金融業

  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會議還指出,對外開放要繼續往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方向走,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繼續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

  內地「引進來」和「走出去」的企業愈多、資金規模愈大、資金流動速度愈快,愈有利於香港金融業的發展。因為進入中國內地的外企,要在香港結算,把賺到的人民幣換成外幣;走向國際市場的內地企業,也要在香港結算,把人民幣換成外幣,然後到國外投資。這樣一進一出,香港可以坐地收取「過路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意味着明年內地企業的「錢袋子」不會太緊。而明年1月1日起《外商投資法》正式施行,外資進入中國內地愈來愈容易,勢必激發外資投資中國的熱情。

  內資充裕,外資充足。對於賺「過路費」的香港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

  有利於港商進入內地市場

  會議指出,要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中國內地有近14億人口,呈「工」字形結構。上面「一」是大約4億人的中產階層,主要居住在一二線大城市,他們的消費能力基本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中間那一豎是正在向中產階層攀升的群體,主要居住在二、三線城市,大約有1億人;最下面那「一」有9億人,主要居住在農村、鄉鎮以及小縣城,尚屬於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僅4億人的中產階層,就超過美國總人口。現在,這個「工」字的上半部分比重小、下半部分比重大,但10年後,上面「一」的人數估計會從4億變為6億,中產階層的比重增大,整體消費能力會大大提升。眼下,這個超大規模市場潛能還沒有充分釋放出來。

  以往,內地主要靠投資刺激經濟。這次會議提到「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闡明了消費比投資更重要。相信中央會出台更多政策刺激消費。如果今後近14億人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將給許多領域帶來巨大商機。對此,港資企業應好好分析,找準投資內地的項目,未雨綢繆,搶佔先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信息量很大,給香港帶來的利好當然不止以上,需要各個行業的人們再做細緻分析。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

  註:《大公報》獨家發表,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