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點擊香江\房價畸高成民生痛點  調整政策是治本關鍵\屠海鳴

時間:2019-09-20 04:23:29來源:大公報

  反思香港百日之亂,有人呼籲政府不僅要着眼於「治標」,拿出有力有效的辦法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更要着眼於「治本」,化解香港社會深層次的矛盾。那麼,香港深層次的矛盾有哪些?香港的房價高居世界第一,「房價畸高」就是現今深層次的主要矛盾之一。

  日前,民建聯呼籲特區政府援引《收回土地條例》,將目前處於私人名下的部分閒置土地收回並用於公屋建設,得到市民普遍贊成。特區政府隨即就房屋空置稅條例草案刊憲,下月立法會復會後提交大會首讀。至此,林鄭於去年提出的房屋新政六大措施全部兌現。前天下午在禮賓府,林鄭邀請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就施政報告進行諮詢。林鄭在聽取了15位政協委員的發言後,鄭重地表示,房屋是民生頭等大事,政府增加房屋供應的措施只會陸續有來,絕不走數!

  這場曠日持久的動亂警示人們,房價畸高成民生痛點,調整政策是「治本」關鍵。

  「住房難」是社會之病

  香港是國際大都市,「東方之珠」的燈火輝煌,難掩普通市民居住空間窄小的尷尬。2017年11月27日,特區政府統計處首次披露香港人均居所面積為161呎(約14.5平方米)。這一數據低於內地城鎮及新加坡。在香港,還有許多人住在窄小的「棺材房」裏,筆者有一次參觀過這種「棺材房」,真的感覺到這是香港這座城市的一大諷刺。畸高的房價,不僅令底層市民買不起房子,房租也不斷被抬高,令租房也成了一大困難,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收入與房價的巨大差距,令他們看不到前途和希望。

  回歸以來,自董建華開始,歷任行政長官都致力於化解房價畸高的難題,出台了諸多政策,但每到關鍵時刻,都遭到地產商和部分中產階層的聯合抵制。地產商希望持續不斷地獲取高額利潤,部分中產階層希望自己的住房只漲不跌。在這個政府缺少威權的社會裏,土地、房屋政策長期被既得利益集團綁架,政府有心無力,卻常常無功而返,房價一路飆升,「雪球」越滾越大,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安居才能樂業。擁有最基本的住房,才能「有尊嚴的活着」,擁有基本住房屬於人權當中的「基本生存權」之一。在一個社會裏,當人們的住房窄小得令人生活窘迫,難以維持基本尊嚴,必然對社會心生不滿,情緒煩躁,性格偏執,久而久之,必生禍端。這樣一個社會已經病得不輕,必須醫治!

  多措並舉有利化解住房難題

  林鄭於去年6月公布的房屋新政涉及三個目標、六項措施。「三個目標」是:令資助出售房屋更可負擔,增加資助房屋供應並加強支援過渡性房屋計劃,促進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盡早推出市場。「六項措施」是:修訂資助出售房屋的訂價政策,邀請市區重建局將馬頭圍道項目改作「港人首次置業」先導項目,改撥私營房屋用地以發展公營房屋,成立專責小組協助民間主導和推行過渡性房屋計劃,向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徵收「額外差餉」,修改「預售樓花同意方案」以改善銷售手法。

  綜觀「六項措施」,主要是聚焦於「入口」和「出口」發力,一手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總量,另一手推動房屋銷售。特別是對於「囤房不賣」的地產商課以懲罰性稅收,防止「擠牙膏式」售房。「六項措施」既考慮基層家庭需求,也兼顧市場,有助於化解「住房難」,體現政府「積極有為」的施政理念。

  最近,民建聯呼籲收回私人名下的部分閒置土地並用於公屋建設,這個建議同樣具有可行性。如果能將閒置土地順利收回,又為公屋建設「立一新功」。再看林鄭去年提出「明日大嶼計劃」,通過填海造地提供十五萬至二十六萬住宅單位,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着眼近期、中期、遠期施策,如此多措並舉,就會逐步解決香港住房擁擠的狀況,從根本上紓解市民積怨,為社會穩定加上一個「保險」。

  凝聚共識才能走出困局

  化解房價畸高的難題,並不缺少思路、措施和方案,缺少的是共識。現在有以下兩個問題擺在面前:

  其一,既得利益階層是否願意「忍痛割愛」?香港的土地開發量僅佔總面積的三成多,還有大量的郊野土地可以開發。以往,地產商和部分中產階層總是以環保為藉口反對開發,其實是為了維持高房價、高利潤。這一次,他們能不能主動放棄部分利益?這是考驗他們「真愛香港」或「假愛香港」的關鍵。但願大多數人能夠體諒基層市民的疾苦,以大局為重,無論持什麼政見,在這個問題上形成共識,做出正確選擇。

  其二,市民是否願意支持政府調整土地、住房政策?以往,每當新政出台,總有不少人反對。反對之聲實屬正常,關鍵在於如何反對?是「逢特區政府必反」、「為反而反」,還是提出建設性建議,使政策更加完美?任何政策都不能十全十美,如果因噎廢食,就什麼事情也辦不成。政府此番推出的土地、房屋政策也許有諸多不完美之處,但初衷是善意的,目標是讓市民住上價廉物美的房子。市民是否願意支持房屋新政?這也是成敗的關鍵。

  民主社會的最大難題是難以形成共識、辦事效率低下。但眼下的香港,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只有形成共識,才能走出困局、重新出發。香港是740萬港人的共同家園,不要總是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我們應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

  註:《大公報》獨家發表,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