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修例風波」系列評論之一\修例初心正確 煽動奪權必敗/龔之平

時間:2019-06-25 03:12:24來源:大公報

  一宗殺人案的移交問題,最終演變成嚴重的社會撕裂;一起普通的本地法律修訂,最終演變成大規模的示威活動。在特區政府宣布無限期暫緩對《逃犯條例》的修訂之後,回顧過去四個月時間所發生的種種事情,無法不令香港社會反思的是,情況何以在短時間內惡化至此、背後根本因何在?

  將問題歸咎於特區政府的解說不足,其實並不能說明核心問題。事實上,這是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當前香港所面對的,已不是傳統上的和平理性法治協商的社會生態,而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反政府運動的範式轉變。本地的反政府勢力與外國勢力緊密勾連,通過對輿論與社交網絡的有效操控,逐步達到妖魔化修例的效果,再加上新出現的組織與行動方式,最後成功煽動起全社會的極端化浪潮,直接導致修例的「夭折」。

  相對於草案無限期暫緩的結果,更令人憂慮的是香港出現一系列惡劣情況。當事實被刻意地歪曲,當合理的行為被有策略地抹黑,當維護秩序的警察被襲擊,當理性失去存在的空間,當獨立思考成為奢侈品,對於香港這個依靠開放、包容立足的國際化城市而言,是福還是禍,已不言而喻。但必須指出的是,亂港勢力或許可以逞一時之惡,但求穩求靜求發展的民意堅實無比,煽動分化的奪權圖謀,注定會以慘敗告終!

  一句「送中」 妖魔化修例

  其實,眼下看上去聲勢浩大的反修例民意,並非一開始就是如此。在二月份特區政府正式提出建議之後,多個民間民調均顯示,支持者遠多於反對者。然而,隨着諮詢以及修例工作的不斷推進,事件逐漸開始變質。當中起了一個關鍵作用的,是反對派利用各種宣傳手段,抹黑修例舉動。一句「反送中」,經過無數次的傳播與渲染,「成功」地將修例「妖魔化」。在這些抹黑言論之下,出現了種種荒謬的言論,修例本身成了「將港人送到內地審判」的「惡法」,而內地司法制度也成了各類口誅筆伐的對象,隨之而來的是對特區政府的初心、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建制派的努力等等都進行全盤的否定。

  面對排山倒海的妖魔化宣傳,再好的動機、再佳的建議、再合理的方案,都難以通過有效的傳播方式向公眾傳遞。更何況,此次涉及的是相對複雜的《逃犯條例》,更與人權保障等密切相關,很難通過一兩句解釋就能讓人明白。因此,儘管特區政府已經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將正確的訊息有效傳遞到社區當中。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政府推進的方式和策略沒有可檢討之處,但短短四個月內發生如此大的民意變化,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是特區政府,還有全香港的社會。是繼續讓這種妖魔化政治文宣手段在香港長期作惡下去,還是回到過去理性客觀的立場態度?是讓政治野心家撕裂香港、破壞香港的發展勢頭,還是還原一個團結平和的香港社會?這並非一個艱難的選擇。

  操控輿論 假新聞氾濫

  2016年美國大選,特朗普之所以能當選,歸功於「假新聞」的功勞。美國媒體曾刊登文章,通過統計數據得出結論,支持特朗普攻擊希拉里的假新聞在競選的最後3個月於Facebook上獲得了廣泛的傳播。《華盛頓郵報》採訪了一名假新聞製造者,指出幾乎沒有人會在轉發新聞時進行事實核查。而這裏面包含一個隱藏的利益鏈條:為了迎合特朗普的支持者而炮製的謠言可以獲得更高的流量,炮製者也能獲得更多的收益。當中Facebook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

  同樣的問題,在此次修例事件中再次得到了體現。反修例之所以能從一開始的少數民意支持、演變到最後的逆轉,一個關鍵原因正正在於成功操控了輿論,確切地說,是成功操控了「假新聞」在香港的氾濫。在過去四個月時間裏,除了「送中」的言論誤導外,充斥於年輕人關注的新媒體網站以及社交平台上,是極其荒謬的所謂「事例」。諸如港商在內地被捕遭酷刑,打工仔在內地追討欠薪被控「尋釁滋事」,記者報道內地新聞被「消失」,乃至於「法例通過後港人隨時會被捕」等聳人聽聞的所謂「新聞」。

  這些假新聞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堂而皇之地在各大平台傳播。一些媒體沒有盡到新聞審核的責任義務,而社交平台不僅沒有任何對反修例假新聞的限制,相反的是,極力限制那些支持修例、質疑反對派言論的內容。在如此惡劣情況,這次可以扼殺修例,下次又可以摧毀特區政府新的政策,只要假新聞一日不得到根除,香港社會也就一日難回安寧。對於香港社會而言,是時候反思長期在香港存在的假新聞問題了,那些平日道貌岸然的學者、大律師,站在反修例立場上一幅正義凜然之態,但對於假新聞肆虐,卻裝作視而不見。香港社會對此難道不應反思嗎?

  理性喪失 社會無前途

  長期以來,香港市民引以為傲的,除了繁榮與穩定的環境外,更重要的是香港擁有高度的法治精神。法官高質素,法律工作者也高質素,市民更是以守法為一切的依歸準則。然而,這種尊重法治的文明理性思維,近年來日益變質。非法「佔中」打開的潘多拉盒子,「違法達義」的謬論有如病毒一樣,不斷在香港傳播。2016年「旺角暴亂」,更是將香港法治精神狠狠地踐踏在腳下。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三年之後的今天,這股極端化浪潮在香港越演越烈。

  在反對派煽動之下,沒有人去認真研究什麼是《逃犯條例》修訂;在盲目的反對情緒之下,移交逃犯替冤死港人少女伸張正義的初心,也沒有人再去關心;在極端化思維影響之下,暴力衝擊成了示威年輕人頭頂上的「光環」,而用武器去襲擊維持秩序的警察,反倒成了攻擊甚至要奪命的對象。以至於,在6月21日出現公然包圍警察總部、公然襲擊警察、公然阻撓救護車進入的行為,從中學校園到社會各處,瀰漫着一股視法律為無物的暴戾之氣。更令人憂處的還在於,那些暴力衝擊之徒,以不承擔法律後果為榮,人人戴着口罩,從不敢正面示人。一個社會長期如此下去,會有怎樣的後果?

  西方法律有所謂的「毒樹之果」理論,意即不論目標如何高尚,但如果以非法的手段取得,都不會被接受。但香港卻出現「只要目標正確,手段可以不計」的極端思維。然而,當香港不再尊重法治,當年輕人不再崇尚理智,當暴力成為唯一的抗爭手段之時,香港還能成為香港嗎?莫說無法保持繁榮穩定,就連最基本的社會秩序也將蕩然無存。

  特區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的初心並沒有錯,或許在推進以及解說過程中未能做到最好,但這些不足或失誤,並不能掩蓋當前香港出現的種種劣質化潮流。如果任由政治黑手去妖魔化一切,如果任由假新聞在香港氾濫下去,如果理性思維仍然無法在香港有立足空間,那麼,香港還會有未來嗎?亂港派勾連外國勢力所發動的這一起「奪權」行動,或可以逞一時之惡,或可以亂一時之勢,但求穩求發展的堅實民意沒有變也不會變,他們的亂港圖謀注定會以慘敗收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