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追蹤報道\未補價出租單位兩招防淪劏房\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時間:2019-05-22 03:17:25來源:大公報

  圖:部分房委會居屋並無梗房,有意見擔心有業主或會間成多個細房分租\資料圖片

  房屋委員會研究容許合資格的居屋、出售公屋業主參與「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劃」,但部分單位不設梗房,如何避免業主將單位「無限劏房」備受關注。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涉及近40萬單位符合出租資格,若全都派人巡查有難度,估計當局透過租約處理間隔問題,在租約列明業主確認單位無僭建及違例。有委員傾向贊成由非政府機構(NGO)擔當更重要角色,參考社會房屋做法,由NGO承租單位,再配對及出租予合資格租戶。

  《大公報》昨日率先報道房協擬優化「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劃」,包括放寬整個單位出租、允許單位租給多於一個住戶,以及邀請NGO協助配對租戶等。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本月初舉行集思會,聽取房協介紹分租計劃及優化建議,消息人士稱,房協建議可分租住戶數量以單位梗房數目為上限,舉例三房單位可租給最多三戶,但居屋、出售公屋單位不少並無間隔,如何處理分租問題,是當日會上討論焦點之一。

  不少無間隔 業主或間多房

  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接受《大公報》記者查詢時稱,與會委員普遍認同優化建議,但多名委員關注若完全跟隨房協計劃,執行上有兩大困難:一是房委會有近40萬個合資格單位,若像房協般派人逐間巡視參與單位有否僭建物等,需要大量人手;二是不少房委會單位是業主自行間房,要確保所有單位間隔符合相關條例有難度。

  黃遠輝估計,房委會將透過租約處理參與單位的間隔問題,料不會巡查所有單位,「業主要在租約列明單位沒有僭建物,保障租戶」。他又說,委員傾向讓NGO在計劃上擔當更重要角色,例如參考社會房屋做法,由提供社區服務或有營辦房屋項目的NGO承租整個單位,再配對及出租予合資格租戶,相信「NGO應該會做得比較規範,肯定不會做劏房」。

  不過,黃遠輝承認現時難以估計出租反應,強調計劃精神是「急市民所急,增加短期過渡房屋供應,紓緩輪候公屋家庭及其他居住環境惡劣市民的困境」。

  房委會委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稱,若不派員視察僭建及限制居住人數,擔心有業主或會間成多個細房,大量湧現居屋劏房及租置劏房,「計劃原意是改善輪候公屋申請者居住環境,若劏房化,變相令他們越住越差」。他建議參考公屋每人不少於七平方米的編配標準,規限分租單位的居住人數,避免「無限制地劏房」。

  約41萬單位符出租資格

  房委會委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稱,贊成增設整個單位出租、透過NGO安排配對租戶的建議,認為由社企轉租單位,可增加單位效益,受惠人士除解決短期住屋問題,也可獲社福服務支援。

  據悉,運輸及房屋局、房屋署、房屋協會仍在磋商出租計劃優化細節,涉及合共約41萬個未補價單位,下月向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提交完整計劃。房委會發言人稱,截至今年3月,房委會轄下逾39萬個資助出售單位尚未補價,但該署未備存當中有多少單位本來是沒有間隔。房委會繼續與房協保持聯繫,參考「出租計劃」檢討結果和實施情況後,考慮加入計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